安徽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含图)

安徽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含图)

ID:41155116

大小:2.45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8-17

安徽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含图)_第1页
安徽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含图)_第2页
安徽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含图)_第3页
安徽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含图)_第4页
安徽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含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含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草案)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3第一节    发展方针战略3第二节    城镇化水平与人口规模预测8第三章    城镇空间布局9第一节    城镇空间结构9第二节    合肥经济圈10第三节    芜马经济圈11第四节    沿淮城市群11第五节    沿江城市带12第六节    淮合芜宣城市带13第四章    次区域发展指引14第一节    皖北片区发展指引14第二节    皖中片区发展指引15第三节    沿江片区发展指引16第四节   

2、 皖西片区发展指引18第五节    皖南片区发展指引19第五章    城镇规模与功能21第一节    城镇人口规模21第二节    城镇用地规模22第三节城镇功能体系24第四节    合肥25第五节    芜湖27第六节    安庆28第七节    蚌埠29第八节    阜阳30第九节    马鞍山31第十节    铜陵32第十一节    宣城32第十二节    六安33第十三节    池州34第十四节    滁州35第十五节    淮南36第十六节    淮北37第十七节    宿州37第十八节    亳州38第十

3、九节    黄山39第六章    乡村地区发展41第二十节    总体思路41第二十一节    镇43第二十二节    乡村45第七章    综合交通体系47I目录第一节    原则、战略与目标47第二节    交通布局框架47第三节    综合交通网络规划47第八章    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49第一节    土地资源节约利用49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50第三节    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50第四节    旅游与人文资源发展利用50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51第六节    低碳发展与节能减排51第九

4、章  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52第一节    区域供水设施52第二节区域能源基础设施52第三节    区域信息基础设施52第四节区域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52第五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体系53第六节    区域公共设施53第十章    空间管制与区域协调54第一节    管制分区54第二节    管理分类54第三节区域协调54第一章    近期行动计划56第二章实施规划机制与措施58第一节    完善规划编制与实施58第二节    改革城乡管理体制59第三节    政策建议60第三章      附则61附录62I第一章总则

5、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xJD/"Y3&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10)》于2010年底已实施到期。为适应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目标要求,确立安徽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筑具有安徽特色的城镇体系,引导全省城乡空间高效、集约、和谐发展,安徽省人民政府编制《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wJ2cAX;" 第2条编制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ben(2)《省域城镇体系规

6、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2010]第3号)%"bI2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69r%b7# (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送审稿)G3TS?u8Q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trrNu (6)《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V52Fj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VL>;75[ 第3条指导思想(1)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部崛起

7、”的战略机遇,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中部地区科学承接、跨越崛起的新路子。5PeYQ-B

8、 (2)坚持“双轮驱动”。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共进、互动发展,走出资源性产业大省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子。r~T!$Tb (3)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增强与东部地区的产业联系,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走出农业

9、大省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新路子。QDYuJ&!h (4)立足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全省空间统筹规划,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全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走出后发地区低碳环保、持续发展的新路子。_Kaqx"D (5)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走出发展中省份普惠民生、和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