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54556
大小:465.01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8-17
《《多义词上课版》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猜猜句子里的“而”都是什么意思?近代名士章式之给学生作文写的批语相当幽默。有个学生一连涌了十几个“而”字,都不恰当,章式之看了,啼笑皆非。于是在该生作文上写了一段批语:“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宜而而而也!”这个绝妙的批语一共19个字,竟然用了12个“而”。“当而①而②不而③,不而④而⑤而⑥而⑦,而⑧今而⑨后,宜而⑩而而也!”意思是:“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不用“而”,不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偏要用“而”啊,从今以后,应该用“而”处你才该用“而”啊!”②和⑤是连词,表示转折;⑦是语气词,表示感叹;⑧
2、和⑨是介词,“到、往”的意思;连词表示承接的意思;其他的“而”都是指这个“而”字而言。111211多义词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或基本意义的引申意义。多义词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一、词的本义“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1、北窗。2、朝向,对着。3、
3、方向,趋向。《诗经·豳风·七月》“穹室熏鼠,塞向墐户。”《说文》:“向,北出牖也。”“理”,《辞源》前五个义项是:1、治玉(加工玉石)。2、治理。3、治疗。4、温习。5、文理,条理。考察词的本义的方法第一,分析字形。州(州)《说文》:“水中可属曰州。”及(及)《说文》:“及,逮也,从又从人。”斤(斤)本义是砍伐树木的工具。戒(戒)会意字,表示警戒、戒备的意思。二、词的引申义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江水》早上②盛服将朝。《左传·宣公二年》朝见、上朝③使妇人载以过朝。《左传·宣公二年》朝堂、朝廷④汉朝陵
4、墓对南山。(杜甫《诸将》)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代朝:①早上②上朝、朝见③朝廷、朝堂本义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词义引申的途径(1)从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特性引开弓领汉王则引兵渡河。《史记·项羽本纪》君子引而不发。《孟子·尽心上》延长伸长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上》引退秦军引而去。《战国策·赵策》用比喻的方法引申。“肺腑”——喻至亲关系,“鱼肉”——喻被宰割凌辱,“根本”——喻根源,“心腹”——喻亲信,“手足”——喻兄弟,“草芥”——喻微不足道之物,“坎坷”——喻不得其志,“咽喉”——喻要害之处,“弹丸”——喻偏小之地,“风霜
5、”——喻阅历世故。用借代的方法引申“干戈”——代“战争”,“骨”——代“逝者”,“朱门”——代“大户”,“兵甲”——代“军队”,“江山”——代“国家”,“梨园”——代“戏院”、“丝竹”——代“音乐”,“皓齿”——代“美人”,“口舌”——代“言语”、“笔墨”——代“文字”,“杜康”——代“佳酿”。词义引申的方式。(1)辐射式引申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竹节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木节、草节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关节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季节、节气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
6、松龄《促织》)节奏、节拍⑥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气节、节操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礼节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节约⑨(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汉书·苏建传》旌节、节杖“节”的引申线索可以图示如下:①竹节②木节、草节(用于草木)③关节(用于动物)④季节、节气(用于时日)⑤节奏、节拍(用于音乐)⑥气节、节操(用于道德)⑦礼节(用于社会)⑧节约(用于用度)⑨旌节、节杖(用于外交)《说文》:“节,竹约也。”2、问:《说文》:“讯也。”①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询问②伯牛有疾,
7、子问之。《论语·庸也》问候、慰问③淑问如皋陶。《诗经·鲁颂·泮水》审问④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责问、追究⑤既而羁寄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音讯⑥恣所为不问。《童区寄传》过问、干预“问”的引申脉络可图示如下:①询问②问候、慰问③审问④责问、追究⑤音讯⑥过问、干预(2)连锁式引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楚辞·离骚》早晨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蠢》朝拜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齐策》朝廷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朝代朝:早晨——朝见——朝廷——朝代朝:《说文》:“旦也。
8、”本义是“早晨”、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腰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中间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拦截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要挟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孙丑》求得⑥地不知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