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的药理及临床应用_付志强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及临床应用_付志强

ID:41151727

大小:90.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7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及临床应用_付志强_第1页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及临床应用_付志强_第2页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及临床应用_付志强_第3页
资源描述:

《氟比洛芬酯的药理及临床应用_付志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78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7年第21卷第3期JournalofChina-JapanFriendshipHospital,2007Jun,Vol.21.No.3综述氟比洛芬酯的药理及临床应用付志强,吕国义,邓廼封(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天津300211)中图分类号:R9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25(2007)03-0178-03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LM是一种以脂肪油为软基质,外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体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兼具消炎、抗风湿、抗分散系,平均直径为200nm

2、,外膜为卵磷脂,内层为软基质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炎症、发热和轻、中油,其中包裹脂溶性药物。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系统,LM对度痛的对症治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所包裹药物药效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①靶向性,使被COX)活性,干扰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代谢,其包裹的药物分子高浓度聚集在炎症反应或肿瘤、损伤病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酶(prostaglandinssynthetase,PGs)的生变局部,有效增强药效的同时,减轻了全身反应。②控制包物合成,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是NSAIDs抗炎、解裹药物的释放,使药效持续时

3、间更长。③血管内皮细胞膜热、镇痛的重要机制。和平滑肌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而脂微球外膜主要也已经证实,生物体内COX有两种同功酶:即COX-1是磷脂,根据生物学相似相容的机理,脂微球易于跨越细和COX-2。而NSAIDs对COX-1和COX-2作用的选择胞膜,促进所包裹药物的快速吸收,缩短起效时间。LM可性,是其发挥不同药理作用和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将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运送到作用部位(靶区),使靶区浓NSAIDs对COX-2活性的高选择性抑制是此类药物有效度超出传统制剂的数倍至数百倍,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抗炎、解热、镇痛的根本所在,而抑制COX-1活性,则是胃时,药物在正常组

4、织分布量极少,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明肠道、呼吸道、肾脏、凝血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的重显减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毒效果。要成因。Svensson等[1]报道氟比洛芬酯对COX-1和COX-2的选择性几乎是相同的。2药代动力学特性氟比洛芬难溶于水,脂化后的氟比洛芬即氟比洛芬酯用C标记测定发现,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前体,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可溶于大豆油中。再采用特殊技释放出的氟比洛芬乙酸乙酯即被血浆酯酶迅速水解成其术,制成脂微球(lipidmicrospheres,LM)制剂(凯纷),供静活性代谢产物氟比洛芬。在大鼠、猴和健康受试者中均发脉注射,根本上改变了药物的体内分布

5、特征[2]。1992年7现,静脉注射该制剂后5min,血中即查不到原形药物,而月,氟比洛芬酯LM注射液在日本上市,每5ml乳剂含只有活性药物氟比洛芬,LM迅速自血中消失,消除半衰期50mg[3]。(t1/2β)12min。人类健康受试者静脉注射本制剂5ml氟比洛芬酯,广泛用于控制术后急性痛与癌性痛与氟比洛芬口服制剂比较,LM制剂起效更迅速,药效更(50mg),血药浓度达峰时间5~10min,t1/2β为5.8h。主要强,作用时间更长。LM技术的应用,增加了药物对创伤及以氟比洛芬酯羟化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经肾脏肿瘤部位的靶向作用,有效减轻了口服氟比洛芬对胃粘膜排泄。用药后48

6、h尿中药物累积排泄量约为给药剂量的的直接刺激作用,有效减轻了药物对胃粘膜损害和全身反85%。连续给药5次,每次间隔12h,最后一次用药后48h,应。氟比洛芬酯用于超前镇痛,可明显减轻腹腔镜下胆囊尿中药物累积排泄率近100%,未见药物蓄积[3]。切除术[4]、子宫切除术[5]的术后疼痛。徐国柱等[6]进行了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中度术后疼痛的II期临床试验,对该3作用机制药于国人术后中度疼痛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正常情况下,脂微球沿血管边缘流动,血管内壁光滑,本文综述其药理特性与临床应用。内皮细胞排列致密,细胞间隙小,脂微球很难附着或沉积。而手术切口处血管内壁因损伤导致粗糙、

7、炎性物质大量合1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特殊制作工艺成和释放导致内皮细胞间隙扩大,使脂微球大量聚集。同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系新近获准在国内上市的样,肿瘤部位新生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同时伴随的炎性国家二类新药[6,7]。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由脂类包膜(LM技病变导致内皮细胞间隙扩大,脂微球也可以大量聚集。当术)和其所包裹氟比洛芬酯(药物有效成分)两部分构成。氟比洛芬到达炎症反应或肿瘤部位(靶区)后,首先被PG合成细胞,如巨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摄取,进入这些细胞作者简介:付志强(19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