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天净沙·秋思》(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第四课天净沙·秋思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2、上册课文导入播放费翔的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谈自己的感受,小结:这首歌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元代的散曲,他抒发的同样是天涯游子的情怀。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3、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散曲这一体裁;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体会词人的离情愁绪;3、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4、上册作者简介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
5、》、《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散套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6、上册元曲介绍“曲”分类剧曲散曲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小令,又叫“”,体制短小,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
7、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叶儿天净沙秋思:题目:曲牌名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解 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8、上册写作背景这首散曲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9、上册诗歌赏析枯藤老树昏鸦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首句写秋末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0、上册诗歌赏析小桥流水人家小桥
11、(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次句推出一幅优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他人有家而我独无,又增一分思乡之情。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2、上册诗歌赏析古道西风瘦马(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里行着一匹)瘦马。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此句从侧面写出了游子在客途中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上几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3、上册诗歌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西”名词作
14、状语,“向西”)上句点明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下句卒章显志,正面抒发感情。“断肠”的愁苦、“天涯”的遥远,点明了这首小令的主题。段解: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所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5、上册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总体把握。1、归纳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里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2、结构图解:天净沙·秋思写景抒情枯藤-老树-昏鸦(写景触情)小桥-流水-人家(孤苦思乡)古道-西风-瘦马(游子惨状)夕阳-西下(特定时间、环境)断肠人-在天涯(
16、点明主旨)写景铺垫游子之悲孤寂愁苦羁旅之思动静秋思悲凉惆怅之情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7、上册整体感知几根______缠绕着一棵棵______,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_____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_____,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眼前呈现出一座_____,桥下小溪潺潺的_____,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________,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______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____,向远方踽踽而行。枯藤秃树秋风寒鸦小桥流水农家小屋古道瘦马根据课文填一填。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18、上册整体感知
19、深秋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诗的意境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20、上册总结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
21、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22、上册课后作业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2、试着描写一段景物,使之饱含自己感情。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23、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