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46310
大小:2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7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I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IV)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言顺”,天下太平了。该观点()A.符合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向B.说明孔子竭力赞同政治改革C.揭示当时社会发展中的弊端D.包含着构建有序的统一思想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A.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B.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C.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起因于汉代
2、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3.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B.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C.以完成儒学哲学化为基本出发点D.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4.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中国西方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1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
3、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5.《上清帝第四书》指出,“窃以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中国败弱之由,百弊丛积,皆由体制尊隔之故。”“夫以不更化则危亡之急如此,能更化则强盛之效如彼,言之岂不易哉?请以土耳其、日本言之。”这反映出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A.论证以变法图自强的必要性B.
4、批判革命党人主张的荒谬性C.阐述社会自然进化的必然性D.把土耳其日本作为效法榜样6.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7.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资本论》
5、《共产党宣言》等。下列对这些翻译著作影响的解读,正确的是()A.使工人运动有了组织保障B.表明了中共指导思想形成C.标志着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D.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8.“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主义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这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B.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D.主张
6、推翻资本主义制度9.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关注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是世界性的C.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D.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10.xx年是袁隆平先生的80华诞,下面是温家宝给他的贺信(节选):“隆平先生:您好!许久未见面了,甚念。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
7、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由此可知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A.解决了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B.使中国人民从温饱走向小康C.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D.为中国农业科技赢得了世界声誉11.普罗塔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B.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C.东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D
8、.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12.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极刑之后,拒绝了在朋友帮助下可以获得免刑的机会。他宁愿承受法律惩罚,也不愿做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并认为人们对于他不正义的惩罚是出于无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