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走向文学自觉的魏晋风度

美的历程读后感-走向文学自觉的魏晋风度

ID:41142391

大小:16.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7

美的历程读后感-走向文学自觉的魏晋风度_第1页
美的历程读后感-走向文学自觉的魏晋风度_第2页
美的历程读后感-走向文学自觉的魏晋风度_第3页
资源描述:

《美的历程读后感-走向文学自觉的魏晋风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的历程读后感——走向文学自觉的魏晋风度刘笑笑《美的历程》这本书带领我们对中国几千年的艺术文化进行了一次历史巡礼。对每一个时期的描述都有其特殊的方式,从一个切入点带领我们了解一整个时期的艺术美学的发展。之所以选择魏晋时期,是因为作者在书中提到,除却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这转折的七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但是汉末魏初在文学方面起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所以与其他的朝代描写,作者在魏晋时期的描写主要着重于文学的转变,因为此时确立了并影响久远的以“言不尽意”、

2、“气韵生动”、“以形写神”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美术原则,这个时期审美意识的转变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关于魏晋时期的介绍,作者首先从这个时期的新思潮即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人的觉醒,然后到这个时期文学艺术的转变——文的自觉,最后介绍了阮籍与陶潜两位名士,可能是因为二者是两种典型的避世但却心系政治的代表,也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作者不是单纯地从可供审美的艺术品,比如说诗歌、文章、书法等来解析这个时期艺术,而是由这个时期的审美意识的转变作为引子,来探究魏晋时期的审美艺术。这也是我比较欣赏这一章节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扬帆驶入李泽厚先生为我们描写的魏晋风度这一浩瀚海洋。首先,作者为我们着重介绍了

3、这个时期反映在文艺——美学的同一思潮即是人的觉醒。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艺术强调的社会政治服务的使用功利变为魏晋新风——文的自觉,也就是鲁迅所说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从曹丕开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的价值和地位大不同于两汉,曹丕的诗赋做的很好,李泽厚也说过“曹植的众多诗作也许还抵不上曹丕的一首《燕歌行》。“而且曹丕喜欢以气为主的华丽壮大的诗文,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而追求华丽好看本身就是一种文的自觉。其次,李泽厚先生跟我们提到了这个时期美学思想的转变,奠定了后世中华民族艺术美学的根基。除了是重要的审美意识的转折点,由这个时期形成的一系列的文学创作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据作者介绍,

4、这个时期出现了练词造句的曹植,五言诗体也是在这个时期由玄言诗、山水诗而确定成熟的。魏晋时期在文学上对格律、语汇、修辞、音韵上的讲究,为后世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一种很直接的文的自觉的体现。这个时期的其他艺术形式,以书法为代表,魏晋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出现了王氏(王羲之)、谢氏(谢安)、桓氏(桓温)这些书法世家大族,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在此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再次,作者着重介绍了阮籍和陶渊明两位大人物。魏晋时期政治动荡,王朝更迭,门阀世族制度下,上层政治话语权被世家大族把持,像阮籍、陶潜这样的人要么沉迷于酒,要么归隐田园,都是在逃避现世,做政治斗争的回避者,但是,只有陶

5、潜真正做到了规避。阮籍早年脾气很大,老年时改的很好,做到了“口部臧否人物”的地步,得以终其天年。陶潜与他都是极少的可以真正终其天年的人,陶潜其实当时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世事,但是贵在态度自然,归耕田园。我们都知道这个时候比较耀眼的其他的大人物,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有文学上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书法上的钟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他们分别在文学和书法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当然,也有我们不太熟悉的在这个时期影响很大的人,比如何晏、王弼和夏侯玄,被称为正始名士。他们三人是魏晋玄学的开创者。鲁迅曾说:“何晏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喜欢吃

6、药,是吃药的祖师。“虽然鲁迅称之为“空谈”,有点贬低他的意思,但是何晏、王弼以及夏侯玄三人所倡导的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件大事。魏晋玄学打破了两汉以来的儒家经学思想,从《周易》、《老子》和《庄子》三本经典而来的玄学成为魏晋时代的思想主流,他们三人的名声在当时还是很响亮的。最后,作者在文中其实已经总结了魏晋风度的内容。作者说,药、酒、姿容、神韵、“华丽好看”的文彩词章构成了魏晋风度。当然,只看这一章的介绍,可能也不大了解药和酒到底指什么,正始名士吃药,竹林名士则饮酒。酒倒比较好理解,像阮籍、嵇康以及刘伶等人饮酒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药是什么?鲁迅说何晏是吃药的祖师,一种叫五石散的毒药,

7、据说可以强身健体的功效,但其实类似于鸦片。因为当时何晏和阮籍的名声很大,所以当时社会上吃药饮酒风气盛行,但是一般人并没有他们的思想。所以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的精神消失后,像刘勰所说的可以“师心以谴论,使气以命诗”的人就很少。魏晋风骨没有就此消逝,因为还有一位处于晋末的名士,就是陶潜。他们对于现实政治斗争都很反感,但是外表是潇洒风流,但是骨子里确实是很痛苦的。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个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部分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表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