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

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

ID:4113499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8

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_第1页
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_第2页
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_第3页
资源描述:

《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单位:515300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陈香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单纯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脱离助行器行走的时间、药物费用、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下床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干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自1959年Charnley首次将第一代骨水泥技术应用于全髋关

2、节置换术以来,全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最为成功的外科技术之一。其对消除关节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最大限度的恢复和保留患肢的功能具有极大的优越性[1]。然而,全髋关节置换的良好效果还取决于术后的康复训练,2009年4月~2010年12月笔者对80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单纯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0例。男33例,女47例;年龄为63~90岁,平均73.7岁;所有病例均无合并严重的心肺脑疾病及严重神经损害,骨折前

3、髋关节功能正常。将健康宣教后,愿意参与研究进行术后早期下床的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余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诊断、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实施早期下床护理干预  1.2.1.1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将股骨颈骨折的相关知识、人工髋关节置换知识、手术治疗的发展前沿、术后早期下床临床依据及重要性等内容做成书面材料并在患者入院后发放给患者及家属阅读。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宣教,护士到床边为患者讲解早期下床护理干预知识直到患者理解为止。同时让患者观看已出院患者的早期下床的录像

4、治疗,介绍在院且接受早期下床的患者给其认识,与患者进行互动,并介绍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实例,使患者了解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改变患者认为早期下床影响患肢肢体功能的想法,消除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及主动配合。  1.2.1.2术后早期体位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仰卧位,患侧肢体常规至于髋关节外展30°、屈伸0°、内外旋0°和膝关节0°(即外展中立位)。  1.2.1.3早期下床前的评估标准(1)肌力评估:护士对患者的颈部、上肢、腰部及股四头肌进行测评并记录,特别是股四头肌的肌力评估。护士根据现行的标准,通过观察患者的肢体主动运动的范围以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

5、确定所检查肌肉及肌群肌力等级并登记[2],要求肌力3级以上(以患肢为主)为下床的标准,观察组患者下床前均达到了标准。(2)关节活动度评估:护士把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制成表格[3],按照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膝关节的内旋和外旋、屈曲;髋关节的伸展、前屈、外展、内收;腰部的前屈、侧屈;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活动范围以正常与受限衡量,要求全部正常为下床标准,本组患者均达到了下床的标准。  1.2.1.4早期下床方法术后麻醉期过后,由主管医生和康复护士评估确认患者病情适合早期下床训练并在医生在场的前提下,

6、康复护士对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护理干预。(1)下床前活动指导:患者清醒后立即开始踝、膝关节训练(注意先健侧后患侧)。训练时先由踝关节背伸、跖屈开始,屈伸踝关节练习时注意踝关节范围要尽量大,逐渐开始做原位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并要求患者尽量将膝关节伸直。第1天10~15次/h,每天至少8h;第2天开始20~30次/h,每天至少8h,除逐渐增强训练强度外,开始髋关节、膝关节屈伸训练。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时相对稳定髋关节,鼓励患者在旋转中立位的状态下将膝关节伸直、抬高小腿。在患者股四头肌足够强时,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试验,为下床做准备。(2)下床活动指导及协助:护士先协助患者床上坐起,稍休息

7、片刻,约2~3min,无不适,移至床沿,护士站患侧,指导患者先用健肢着地,护士和家属协助搀扶患者,让患者轻轻离床下地站立,站立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而定,一般第1次3~5min,第2次的站立时间根据患者情况,一般10~15min,以后每次的时间约为15~20min为宜。后在许可情况下使用助行器,在护士协助下床边试行,行走幅度一般为20~30m,移动速度小于10步/min,初始每天2~3次,每次5~10min,以后视情况逐渐增加行走次数和延长行走时间,锻炼后以肢体不感疲劳为标准。本组患者均能配合早期下床(下床时间均在术后1~3d)。在患者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