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咏雪》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咏雪》

ID:41100350

大小:19.7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6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咏雪》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咏雪》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咏雪》_第3页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 咏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课例教学设计与自我反思评价表学校:广州市五羊中学教师姓名:刘冬梅职称:高级授课班级:初一6班授课时间:2016年10月6日(星期四)主讲课题《世说新语.咏雪》课型文言文教学主题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学时第1学时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积累“俄而”“拟”“未若”“因”“骤”等常见的文言词语;②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③赏析文中两个比喻句。2.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

2、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学情分析本课是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和生疏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项目内容解决办法教学重点①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积累“俄而”“拟”“未若”“因”“骤”等常见的文言词语;②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①借助注释疏通文意;②反复朗诵,感知文意;教学难点①从文中何以看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②如何评论两个比喻的高下。依从文本,合作讨论,有理有据,表达观点。教学方法谈论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教学手段PPT课件,多媒体一体机,朗诵,教学过程(“一语三文”)【一、

3、课堂导入】(利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引发他们对课文及《世说新语》的兴趣。)讲两个成语典故:“东山再起”“草木皆兵”说到谢安,引入这次的“咏雪”主题家庭聚会。【二、语言层面】1.一读,示范,正音明节奏;2.二读,借助注释,自主翻译,并注意理解下面加粗的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高兴地)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

4、(趁、乘)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三、文章层面】1.三读,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到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四读,分角色演读。理解课文思想情感。学生归纳从这个故事中读到了什么,体会到了哪些生活情趣?

5、【说明】捕捉词语分析故事蕴含的情趣。故事虽小,但字里行间都洋溢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和、美)。【四、文学层面】小组合作,互动研讨: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说明】好的诗句要有意蕴。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6、开”等。【五、文化层面】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天朗气清的好天气,却选择一个寒雪日?【说明】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板书设计巩固练习1.

7、反复诵读,背诵两个比喻句。2.写《阳光学评》3.积累咏雪的名句自我反思与评价文言文的学习应是“文”“言”并重的,《咏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在“文学”这方面就极有韵味。这一课依据“一语三文”的模式来设计。该文很短小,所叙之事有一些意趣,语言也较为浅显,适合学生阅读。在“语言”方面,通过反复诵读,读中自悟,读中积累。教学以读懂文义和字词的落实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学会自己翻译,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在“文章”方面,因这篇短文在文言文中相对比较通俗,所写内容也便于理解,以学生自读为主

8、。在“文学”方面,本教学设计针对两个比喻句提出问题供学生研讨,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这也是本课最有意思的内容,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极富“语文味”。在“文化”方面,教师适当点拨,深入理解文章的意象及古代生活情趣及文化个修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