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形态构图与环境分析报告

上海科技馆形态构图与环境分析报告

ID:41092559

大小:5.76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8-16

上海科技馆形态构图与环境分析报告_第1页
上海科技馆形态构图与环境分析报告_第2页
上海科技馆形态构图与环境分析报告_第3页
上海科技馆形态构图与环境分析报告_第4页
上海科技馆形态构图与环境分析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科技馆形态构图与环境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科技馆形态构图及其 环境分析一,建筑方案概述上海科技馆坐落在浦东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区内,北面通过行政文化中心广场与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中心相对,东临浦东中央公园。附近有中央大道及杨高路两条主干道通过,地铁二号线在基地北侧的行政中心广场设站经过。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本项目设计方案由美国PTKL建设计事务所设计。它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建筑主体以从地面沿弧线依次升起的螺旋上升体为基本形式,意在表达起飞,崛起,前进的意向,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中心思想,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现代建筑风范,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使建筑与内部展品合为一体,给参

2、观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二,形体元素及其构图分析基地环境条件基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公共建筑的重要性育成功的机会。上海科技馆位于浦东世纪大道尽端的花木行政中心,与行政中心大楼构成与世纪大道轴线相垂直的另一中轴,成为行政中心对称式构图的中心。处在两者之间交点上的是规整的行政中心广场。始自路家嘴中心区的世纪大道在此达到端点的城市空间高潮,随后延展并融入世纪公园开阔的自然空间中。这一与行政机关相对,而又处于人工秩序与自然环境过渡点的象征性位置不仅凸现了这一项目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人,科技,自然”的主题做了有利的铺垫。平面图基地科技馆平面图·建筑形体的客观必然性分析首先,科技馆主

3、要是面向青少年人群,借助观众的参与和互动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是一个制造好奇心,刺激想像力,鼓励创造和探索的场所。这个用以传播科学规律和原理的充满活力的场所,显然是难以被规范和表现在一个代表人为规则和秩序的形式内的。其次,从世纪大道与花木行政中心周围的实际空间关系看,在这块基地上建立一个对称轴线的体量也值得商榷。出于营造宏伟效果的意图,行政中心广场空间的绝对尺度远超出一般的城市空间,同时也带来了类似空间的常见缺憾,缺少肯定的边界和必要的围合感。若采用对称的形式,除了确定其行政中心对照体之外,并无补于整体空间,反而因强烈的自我中心感而忽视位于左右的世纪大道和世纪公园这两个重要的环境因

4、素。,从而更突出其孤立感。再次,基地本身存在一个特殊条件。一条城市原水渠斜向穿过基地西侧,形成一条30米宽的禁止建造的保护带,将基地一分为二。这条保护带的存在从实质上瓦解了基地人为赋予的对称形式。科技馆体形分析科技馆的建筑形态是一半环状螺旋上升体,在中心部位有一大型球体结构。半圆环螺旋上升体整体形态首先,分析一下半环状螺旋上升体的形体意义和构图特点。1,直接形象化了人类文明以螺旋上升曲线衍进的概念。2,以任意一个截取片断表现连续的过程,借有限的形式传达无限的意念。3,无终极点的连续超越与进取状态。4,无需修饰的动感和张力与科学行为具有内在联系。5,可被感知的轨迹暗示理性规律的存在与可把

5、握性。6,围绕圆心的运动方式使其任不脱离某种指导性中心。7,由其生成的建筑体量具有方向明确的飞翔,升腾和崛起感,以与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诉求相吻合。8,由地面升起的人造体量处于一种源自自然,而由欲挣脱的状态,形成一种动态的瞬时平衡与和谐。9,从环境关系看,不对称的体量可兼顾左右。由西侧渐次升起的建筑和缓地接纳了世纪大道带来的线性空间,并将其代入高潮;同时东侧的制高点将世纪大道,中央广场以及世纪公园的景致一览无余地收集在一起。其次,分析一下中央大型球体结构的形体和构图。1,这一巨大的空间以悬浮的透明椭球体的形式出现在建筑的中部,与其他部分仅保持必要的内部功能联系。椭球体

6、与螺旋体之间存在一种不确定的并置关系,各自在对方中学找结合点,表现出不同体系间的共存状态。2,椭球体中心设定在行政中心中轴线上,与整体规划保持局部而关键的对应联系。但其长轴偏离这一人为秩序,而与地球南北自然轴线重合。3,巨大而通透的椭球形表现出强大而开放的容纳与接受能力。4,椭球体的内部装置拓展升华了空间的意义。悬浮在空间中心的一个小球体与外层包覆结构一起构成清晰的卵状结构,以形象化的生命的孕育状态引入有机体的重要概念,并象征性的将生命置于宇宙概念的核心。科技馆培育未来人才,催生新兴科技的期望与机能也悄然表露在这个有机的“孵化”形式中。大型球体结构剖面图椭球形大厅内部椭球体内部的球体结

7、构两种迥异的形式代表了不同的理念和世界观,其对立的存在与表现构成了建筑的矛盾体。对这一基本矛盾的态度决定了建筑元素之间的形式关系。尽管目前尚不具备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条件,我们仍愿抱持理想与乐观的观点,探索避免破坏性冲突,从简单的互补性中发展出更高层次的更具建设和指导性的统一体系的可能性。两种形式间间接而不稳定的共生状态预示和期待着变化。科技馆环境分析建筑体验是整体与全方位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通常是建筑体验们的起点。城市公共建筑的社会化往往表现为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