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78893
大小:17.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课标解读: 本单元要紧紧围绕“探险”这一中心话题来设计教学,希望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埋下“上下求索”的种子,树立“敢于冒险,乐于探索”的意识而每篇文章又具有独立的价值,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地拓展深化,以期对文本的解读走向深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准备借助这类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单元目标就设定为: 1、理解文章内容,激起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
2、勇气、乐于探究的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2、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教材分析: 本文位置在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传记的节选,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历尽艰辛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发现对手挪威的阿蒙森队已捷足先登,只好从南极绝望而归,最终悲壮覆没的故事文中处处闪耀着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祖国和事业献身的精神及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并颂扬了斯科特诚信的绅士风度和勇于承认失败的优秀品质本文题材生动,情节引人入胜,主题令
3、人深思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读来令人感动,也让我们敬佩 学习时要通过快速阅读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把握以时间为序的写作顺序,即理清故事情节;重点是通过细读文中一些令人激动难忘的细节来理解:为什么说斯科特他们是失败的英雄,为什么这场悲剧被冠以“伟大”二字,即品味文中动人的细节,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是还要通过理解、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去感悟这一出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崇高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学情分析: 学习本文的学生,是十三四的青少年,
4、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探险的文章恰恰能够满足孩子们这样的心理同时,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知识面较宽,他们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待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对探险为主题的故事很感兴趣然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又是懵懂的,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中成功与失败的含义,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准备按照课前预习——课堂交流——深入解读文本——领悟精神内涵——升华情感——拓展延伸等过程来进行,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掌握字词、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
5、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看待成败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树立正确看待成败的人生观课前准备: 1、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通过进行充分地预习课文,预习生字词 2、课件、配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导入课题。 2、师导入语:同学们,你了解南极吗? 让我们一起跟随画面走进南极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
6、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以酷冷、奇寒凛然回绝了人类好奇的拜访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勇士探索的步伐,请大家看一段录像资料阿蒙森胜利了,但是作家茨威格没有为成功者做传,而是为失败者斯科特一行做传,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 3、齐读课题及作者1、学生欣赏优美的图片及录像 2、学生回答自己了解的有关南极的知识 3、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课前播放录像图片,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自然由优美的景色过渡到南极的奇寒,从而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为文章定下了一个悲壮的主基
7、调,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已经根据导学案预习了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PPT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拽住(zhuài)癫狂(diān)吞噬(shì)忧心忡忡(chōng)毋(wú)宁羸(léi)弱凛冽(lǐn)怏怏不乐(yànɡ)告罄(qìnɡ)遗孀(shuānɡ)毛骨悚(sǒnɡ)然 2、指导写字 师强调并范写“拽、癫狂、吞噬、告罄、毛骨悚(sǒnɡ)然,学生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修改学案上的
8、字词 3、前面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请回忆一下课文内容,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金钥匙:用记叙文的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来概括) 1、学生自读生字后,再请一名学生订正 2、全班齐读 3、指名重点强调几个词语的字音和写法 4、指名概括文章内容,全班交流后明确答案 培养学生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认识生字的能力 通过找近义词、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是一个好方法(此环节的问题学生若预习效果很好,也可不用指名读,可放在后面研读课文中时巩固) 此环节重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