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61745
大小:20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5
《【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一)》(数学人教二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看到的一个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通过三个例题的学习,教材初步落实了《标准(2011)》关于几何教学中三个核心的思想和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教材的编排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和运用,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教材中都是选择学生熟悉和喜欢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如熊猫玩偶、茶叶筒、数学书等都是学生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对于大象这样不能直
2、接观察的物体,学生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想象和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教材在三个例题的编排中,所观察的物体由具体形象的熊猫玩偶到较为抽象的长方体图形,再到通过推理解决有关图形的问题,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辨认
3、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能够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熊猫玩偶、玩具汽车、动物卡片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激趣。问题1同学们喜欢拍照吗?现场给一位同学拍照,你准备怎么拍?2.导入新课。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要想拍出好看的照片,需要仔细观察,找到最佳的角度和位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做好铺垫。
4、二、探究新知1.本位观察。问题2你看到的大熊猫是什么样的?(1)四人一组,每组一个大熊猫玩偶。(2)明确观察要求。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观察,让视线与观察面在同一水平线上。(3)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4)简单画出自己看到的大熊猫的轮廓。2.换位观察。问题3站在别人的位置观察的大熊猫。(1)学生下位,按照顺时针的顺序依次换位观察。(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3)现在看到的大熊猫的形状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谈话: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大熊猫的图形也不同。3.重点观察。问题4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两个位置观察到的大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
5、一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1)学生再次观察。(2)指导学生根据大熊猫耳朵上的蝴蝶结进行区分,也可以借助手势,指出大熊猫的脸和四肢的朝向,以帮助区分。(3)学生交流,说一说有什么不同?4.全面观察。问题5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1)出示例1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2)想象一下,如果你分别站在这4名同学的位置观察,你所看到的大熊猫是什么样子的。(3)根据情境图,想想这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在说说下面的图方便是谁看到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集体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特征,借助语言、动作等辅助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感受到从不同位置
6、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三、巩固新知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8页上面的“做一做”。课件呈现习题,这四名同学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1题。先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观察,再完成书上的练习。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2题。本题用序号代表不同的观察位置,指导学生想象自己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然后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第4题。【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四、课堂
7、小结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总结。【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巩固所学内容 ,形成知识体系。教学反思:1.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空间观念的形成基于对事物的观察与想象。直接经验是形成间接经验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物体进行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方向所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2.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进行观察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观察物体时,首先应正
8、对所观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