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政治期末考试模拟题三

高二(下)政治期末考试模拟题三

ID:41058741

大小:24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5

高二(下)政治期末考试模拟题三_第1页
高二(下)政治期末考试模拟题三_第2页
高二(下)政治期末考试模拟题三_第3页
高二(下)政治期末考试模拟题三_第4页
高二(下)政治期末考试模拟题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下)政治期末考试模拟题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试范围:哲学生活30%、文化生活70%高二(下)期末考试练习题三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1.一位著名画家指出,画画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哲学思辨:“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画……绘画中蕴涵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这是因为①成功的艺术作品必然遵循辩证法的一般规律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③哲学能为艺术创作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

2、最伟大的中国梦。”习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这样才能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从意识的能动作用来看,习总书记谈到的“中国梦”①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②对我们改造客观世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③能确保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成功④是人脑自身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的外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2012年3月31日晚,我国124个城市参与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活动。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能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的物质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

3、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下表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的变化过程充分说明①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②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有时不止一个③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习主席在演讲中借用汉代桓宽的著作《盐铁论》里的典句“世间万物、变动不居、第8页共8页考试范围:哲学生活30%、文化生活70%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下列观点中与此典句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4、B.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C.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D.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6.有一首歌叫《嫁人就嫁灰太狼》。尽管动画片中的灰太狼保持着“狼”的恶习,是剧中的反面人物,但因其对老婆的“忠诚”而成为一部分观众的最爱,受到追捧,成为歌唱的对象。这说明了①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②善与恶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联系、互相转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近来,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专家认为,要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一道社会管理题,还是一道公民文明素质题。这种说法坚持了()①普遍联系的观

5、点②对立统一的观点③辩证否定的观点④形面上学的观点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8.“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世博会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以及近期就钓鱼岛事件中国人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都显现出爱国主义的精神品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显示出不同的具体内涵,这是因为①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煮识③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青春雷锋》票房渗淡,引发了人们对雷锋精神的于思考。有一种观点认为,必须对形成于特定时代的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形式进行再建构,从

6、而做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阐释才能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形式主义的学习运动,才能提高学习雷锋精神的效果。该观点认为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人生价值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③对既有的价值观要进行辩证的否定④人生的成长背景不同价值判断标准也应有所不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0.自1994年以来,国际英语增加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正对世界文化形成强烈补充。这反映了A.中华文化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B.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精神武器C.文化交融是文化创新的决定因素D.综合国力影响文化的国际竞争力11.某地志愿服务提出“

7、微志愿”理念,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用每一位市民的力量去激活整个城市的文明基因,通过“弘扬志愿精神、推动社区关爱、爱心圆梦计划”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微志愿→微文明→大文明”的转变。该地的做法①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②增强了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自觉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第8页共8页考试范围:哲学生活30%、文化生活70%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