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58175
大小:13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8-15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的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的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地球的自转》。我将按说课标、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环节去说课。一、说课标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运动是必修1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自然环境方面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了解层面上升到理解规律和成因层面。本节是主要学习地球自转的特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铺垫,而本节需要掌握的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二、说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2、内容之一。是学生从地理事实上升到地理科学的一个平台。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接下来的地理天体计算等的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三、说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心理特征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的年龄只有16、17岁,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其认知水平正由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入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具体事例及直观的表象信息,来呈现学习的内容。此年龄段学生还具有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
3、长等特点,因此,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时地改变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2.知识技能基础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的自然现象,并且也有小学初中学过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零散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并通过借助适当的辅助教学的过程,指导学生参与动手演示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这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非常有效。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一、说教学目标²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定义2.能
4、够判别地球自转方向3.能够理解地球自转的周期,区分恒星日与太阳日4.能够分析地球自转的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计算方法和规律,并应用计算方法计算出某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²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分析图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体验地理学习的思维过程。2.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知道地球自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3.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4.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1.学生可以形成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发展观和联系观;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2.学生可以树立起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3.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通过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一、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2.教学难点:自转的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的理解和区别。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为了能
6、够充分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认为用一个课时去处理比较恰当。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二、说教法及学法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²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²多媒体演示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地球自转运动。使用多媒体,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
7、础。教师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²教具演示法:课前准备一个地球仪,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²参观法: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以把握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性。比如,地球自转方向的标示等,培养学生地理绘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²启发式谈话法: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新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演示法、模拟法
8、、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探索法、比较法、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