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ID:41056043

大小:6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15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京六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基础(共10分,每小题2分)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饿莩(piǎo)山巅(diān)桎梏(kù)缄口不语(jiān)B.庠序(xiáng)炽热(zhì)编纂(zuàn)命途多舛(chuǎn)C.菲薄(fēi)犄角(jǐ)筋胳(luò)兢兢业业(jīng)D.蜷曲(quán)猖獗(chāngjué)汗涔涔(céncén)干燥如焚(zà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委曲求全    徇私枉法    消声匿迹    伎俩B.浅尝辄

2、止    艰苦卓绝    钟鸣鼎食    狙击C.合盘托出    申张正义    苦心孤诣    烦燥D.躬逢胜饯    云销雨霁    兴高彩烈    缔听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B.在冬春相交的日子,气象多变,雨、雪天气基本上是平分秋色,这使得环城路拥挤不堪。C.但这种乐趣保留在运动员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自得其乐。D.在州长仍旧仲裁及拒绝执行联邦政府法令大放厥词的阿拉巴马,有一天,黑人男孩和白人男孩可以无拘

3、无束地手牵着手,情同手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然而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C.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快对外太空的开发、探索和研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D.这个城墙由于劳动的创造,它的工程表现出伟大的集体创造与成功的力量。5.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的

4、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C.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和莫泊桑。D.《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寡人之民不加多 B.谨庠序之教C.是寡人之过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8.选出与“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2分)()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B.宾主尽东南之美C.屈贾谊于长沙

6、D.襟三江而带五湖9.以下不存在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B.有动于中,必摇其精C.弃甲曳兵而走D.谷不可胜食也10.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分)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分)(二)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

7、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与(    )(2分)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B.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等四人。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12.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2分)三、默写(共16分,每空1分)1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14.,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