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 第1课时

课时计划 第1课时

ID:41055895

大小:5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5

课时计划   第1课时_第1页
课时计划   第1课时_第2页
课时计划   第1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时计划 第1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计划第1课时(总第课时)时间:2013年10月14日执教:李同相课题说“木叶”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为何用“木”不用“树”是全文的关键,这是重点。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淡化教材,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本课教材淡化的处理体现为课外的内容将要占到课时的三分之一多。三维目标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层次。

2、②理解“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重点】③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情,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自研为主,教师点拨,师生相互质疑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知识线索)教学札记导语设计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①这首诗的颔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②作者为什么不用树叶、枯叶、落叶,而用“落木”?(联系课文解说的“落木”这一意象的含义,思考作者使用这一意象旨在表达什么样的意境和思想情感?)自主研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每段内容)1、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2、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后又发展到用“落木”。3、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

4、素。5、说明“木”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6、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7、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至3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至6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回顾旧知识,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板书课题出示目标-3-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7段是小结。合作探究学生研读第4~6

5、段,思考:1、古代诗歌中为什么用“木叶”不用“树叶”?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⑴多媒体显示诗句,学生自己比较体味“木”与“树”的不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午阴嘉树清圆(午阴嘉木清圆)⑵根据上面的认识,同桌讨论,可从特征、意味和适用场合等方面结合课文找出“树”与“木”的不同。树(叶)木(叶)落木特征意味适用场合2、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投影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

6、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师生共赏析、讨论课堂练习(导语部分留下的问题)【明确】理解该诗最为关键的意象就是“落木”,正如课文中所说,“落木”不是从天而降的木头,而是比“木叶”更加干燥的、干枯的树叶,杜甫用这一意象渲染的是“秋风扫落叶”及“干燥的枯叶”即将落完的意境(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远望,满眼的萧杀凄凉,为下文的忧国伤时做好充分的铺垫。使用落木进一步渲染秋天的气氛:使秋意甚浓甚浓,无边的枯叶纷纷落下,一片萧杀凄凉的景象,为下文写人生之秋的情感表达

7、铺垫张本。主题更为鲜明,意境也更为开阔。诗句借景抒情(手法)写诗人登高远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具体景象)雄浑、寥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概括意境)使诗人更加感到天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表达情感)-3-课堂小结我们阅读诗歌的时候要特别抓住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的意象。在古典诗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少意象由于表达情感和使用范围的稳固,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审美习惯,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这是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景物不仅有其自然意义,

8、还有它特定的文化内涵。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构成的文化氛围,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赋予了该意象的暗示性内涵。课文中分析的“木叶”就是一个带有疏朗的清秋气息、有飘零意味、会让人感伤的意象。布置作业1.结合导学案上的知识链接6解析文中重要的引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