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41594
大小:1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5
《《角平分线》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角平分线》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角平分线的画法;角平分线的性质.(二)能力训练要求: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利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四)能够证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定理.(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图中哪条线段的长可以表示点P到直线l的距离?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如果老师手里只有直尺和圆规,你能帮忙设计一个作角的平分线的操作方案吗?二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探究1:想一想: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角平分仪器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了解得到射线AC的方法.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讨论操作原理.[生1]要说明AC是∠DAC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生2]∠CAD和∠CAB分别在△CAD和△CAB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生3]我们看看条件够不够.所以△ABC≌△ADC(SSS).所以∠CAD=∠CAB.即射线AC就是∠DA
3、B的平分线.[生4]原来用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解决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一些问题,看来温故是可以知新的.试一试:老师再提出问题: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讨论结果展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讨论结果总结:
4、1、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探究2:做一做1[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自己动手,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你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
5、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生]我发现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这种方法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师]你的叙述太精彩了,这说明角的平分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还有其他性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做一做2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已知角的平分线,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操作:1、折出如图所示的折痕PD、PE.2、你与同伴用三角板检测你们所折的折痕是否符合图示要求.画一画: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拿出两名同学的画图,请大家评一评,以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生]同学乙的画法是
6、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两边的垂线段,所以同学甲的画法不符合要求.[生甲]噢,对,我知道了.[师]同学甲,你再做一遍加深一下印象.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观察操作得到的结论有时并不可靠,你能否用推理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呢?证一证:引导学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清题设、结论,将文字变成符号并加以证明(一生板演)说一说:引导学生结合图形从文字和符号的角度分别叙述问题1: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问题2:(出示)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
7、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学生通过讨论作出下列概括:∵OC平分∠AOB,PD⊥OA,PE⊥OB,∴PD=PE.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三、用一用: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师生共析]点P到AB、BC、CA的垂线段PD、PE、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PD=PE=PF.而BM、CN分别是∠B、∠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