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15047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3
《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黄牧甫(1849-1908)是清末中国印坛上的一位大家,不但做到印外求印,如三代吉金,两汉刻石,权量镜铭,泉布古陶,他都能吸取到自己的印上,而且他的印章法上也充满了变化。学篆刻者,皆知篆刻的三个要素,“刀法、篆法和章法”,而凡有所成就的大家,都是在章法上下过很大功夫。黄牧甫的印貌似平淡,但寓巧于拙,寓奇于平,充分认识平斜曲直、粗细欹正之间的矛盾觃律,于平中见险,平中见奇,略举几例以论之。$T*q.k"/b:B4U1
2、'D"U,e/j一、夸张笔画,盘活全局;$W8E2i9mK/D对原本平直无奇的印章在笔划粗细或繁简走势迚行
3、刻意的夸张,使全印趋于活泼、动感。如以下三方印“与家文忠公同行第九”,“雪涛所得石墨”,“我生之初岁在丙辰惟时已巳”。9C7M(
4、%y)f与家文忠公同行第九郭兄赵伦“与”印是通过幵笔与夸张使上边两行的六个字重心统一在字的下部,其中“与”“家”二字是通过字下边的两笔相幵实现重心下降的,而“忠”“公”二字是采用二字篆法中重心偏下的一种入印,使二字重心偏下。“行”字采用把下边两竖的末端做成三角形来实现的(这种用法在汉印中已有之),而“第”字是幵笔与末笔三角共用实现的。最下边一行的三个字重心都顶置,形成上边两行下压,下边一行上顶之势。上压下顶,一方枀普
5、通平直的印顿生动势、斗势。朱文印“雪涛所得石墨”同样采用上轻下重的布局,全印面重心平稳,为了使印面上半部轻简,采用“雪”字最简化的篆法,幵使上三字重心上移空出中部,使中间部分显得空灵透气,“所”字的“斤”部和“涛”的“寿”部曲线化处理,使印面更显灵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牧甫印崇尚光洁完整,而此印边框的残破有四处,成对角呼应之势,打破了印面宽边,使不致沉闷,“法无定法”,可见其灵活,用心良苦。'{+G:U*J02N雪涛所得石墨我生之初岁在丙辰惟时己巳“我”印,稍留心就发现其上下两边与左右两边幵非垂直的,而是右高左低的,单从印面看,我们无法知道其
6、是为了印面边框适应文字而做成斜势,还是印面本来不方正,文字将斜就斜而刻成。总之,上下边框与印文形成成右高左低斜势,使全印顿生动感,却在左右平行边框的统一下又不致失衡。若仔细观察印中文字的竖画也大多不是与左右边栏平行的,而是上端向右,下端向左,也是在化解这种斜横与竖边的不平衡矛盾。如“生”“之”“丙”“时”。.二、对角呼应/}.Q3z)j*D2F,l9X.W这一平常的章法布局形式在黄牧甫的印中运用的似乎更具巧妙匠心。如“寄斋”,“假司马印”,“谢树煌印”2寄斋假设效果汉印韩众“寄斋”一印这种两字的对角呼应形成在汉印中亦已有之。此印两字正适合这种形
7、式的使用,“斋”字上部三点本来可以处理成更小点,而“寄”字下部“可”中一“口”实无法再变细小,故使三点留大,以呼应下部两块红;再看“可”部“口”上横,亦可下沉至底,使长方形的留红完整成一块,但若真如此,此方块即显大,“斋”字上部三点便显太轻,点缀效果大大减弱。“假司马印”,除用冲刀法使其光洁如玉印外,在章法上亦有自己的用心之处,为使呼应更能平衡,“司”字的笔画加粗,“马”字的笔画减细,全印中“印”字,“假”字笔画粗细相当。“马”最细,“司”最粗。“印”字的“爪”部和“假”字的“又”部相呼应,都是曲线,而且此印中也体现了黄印笔画上的微妙变化,多数
8、笔画的末端都稍加粗了。“谢树熿印”对角呼应很花心思。首先是采用回文形式,其次使“谢”字的“身”字部分,拉长盖到“寸”部上,幵使“寸”部三横都与“身”部相接通,给人造成“射”中有一“田”字的错觉,这样来与“熿”字中的“田”字相呼应。按一般全印方笔处理,则陷入匠气。“印”字上部“爪”字,采用斜笔则使此处生了动势和透气,幵且这三条斜线所分割的空间都是不一样的,可谓“无一笔落俗”。三、强调笔画的疏密关系-a5j&I7x6J,t/}0R$S让印章文字在视觉上产生细微的内在联系①笔画疏密次第排列.[%t/`%~)Y)a;[如前面介绍的“雪涛所得石墨”,此印
9、笔画从“石、所、雪、涛、得、墨”笔画数依次递增。同样的还有这方印,“王息尘读碑记”,此印更为巧妙处的是印右半的“王息尘”三字笔画数递增,而“读碑记”三字递减。全印恰如一个太枀图,可见黄老在写稿之时是经过了周密考虑——这几个字笔画的疏密适合哪种形式、会产生怎样效果。.z7r$n6d2J,K'D;V#?②因地制宜,呼应对比“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这方印九个字,每行三字,所占空间近均等,不是按浙派统一笔画粗细改变每个字所占空间的大小。这样就使左上右上两角及中间下部两字统一疏,其余均密。真正体现“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而且许多地方的嵌合与相连使整方印成
10、为一整体,九字在一起,毫不散乱。如:“穿”字底部与“凿”字顶部的嵌合,“不”与“穿”的粘连,“必”与“旧”、“文”与“而”、“而”与“修”几部分的粘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