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草船借箭 7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7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章节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主要写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暗害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用妙计挫败的经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本课词语。3.按照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2.从草船借箭这件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质疑,初读解疑。 1.《三国演义》是
2、我国著名的历史长篇小说,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学生回答)这些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电视上、书上、多看有益电视,多看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教师介绍历史背景: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3.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设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以后,想知道什么?(如: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借到箭没有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并自己解决问题。 二、紧扣重点,再次质疑,合作探究。 1.读了课文,谁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2.通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因: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想陷害他。 后果: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3.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前因后果,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①周瑜怎样陷害诸葛亮? ②草船借箭成功的
4、原因有哪些? 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4.将全班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5.指名学生回答解决什么问题。①周瑜怎样陷害诸葛亮?A.三天造十万支箭。(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两人的言语态度)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B.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你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②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A.鲁肃帮助.B.大雾漫天C.曹操不敢轻易出动D.“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后又“船头朝东,船尾朝西”。③诸葛亮
5、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A.知天时B.懂地理C.识人心三、再读课文,问难质疑,启发思维。1.学生质疑,解答。2.同学们能对作者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吗?3.教师相机提问:①你认为课题《草船借箭》的“借”用得合适吗?②你认为鲁肃是吃里扒外,还是忠厚老实?四、总结分段,综合练习,检测效果。1.请你给课文划分段落。2.小黑板出示,请说出他们这样做的前因和后果。①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②曹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箭。 3.老师推荐《三国演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8教案人教新课标
6、版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本课词语。 3.按照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1.学生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共写了几个人物?谁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神机妙算)什么叫神机妙算? 过渡: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我们一齐学习“雾中借箭”这一部分。 二、学习第三段 1.出示要求:轻读第三段,想想在整个借箭过程中如何体
7、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划出重点句。 ②点出关键词。 ③说说理由。 2.学生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此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害怕、吃惊)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②那么诸葛亮看到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暗自高兴)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师述:光读这句话,就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吗?大雾也许是碰巧呢?所以你得找到联系的句子说明他早就料到了。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
8、(学生议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