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复习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

ID:40961510

大小:6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2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_第1页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_第2页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_第3页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_第4页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1.人工地震:由人工作用产生的地震,人们通过用炸药爆炸、敲击振动,引起地动,产生地震波,用仪器测量这些地震波(速度、到达时间等),目的是了解地下介质的分层情况、界面的埋藏深度,构造分布等。2.地震子波:由震源激发、沿着地层向下传播,传播一段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下来,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延续时间的波形,在地面、井中接收,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就称为地震子波。3.波前:把某一时刻tk,所有刚刚振动的质点构成的一个空间曲面,叫tk时刻的波前,它是地震波传播的最前沿的空间位置。4.波尾:由刚停止振动的所有质点构成的空间曲面,叫tk时刻的波尾

2、,在波尾以内的各质点都已停止了振动,恢复了平静,其质点位移也为零,即波已经传过去了。5.波面:波从震源出发向四周传播,在某一时刻,把波到达时间各点所连成的面,称波阵面,简称波面。6.振动曲线:质点振动的曲线7.波动曲线:把介质中某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画在同一图上(某点振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或在同一时刻各点的位移画在同一图上(各点振动位置与各点位置的关系)。8.波剖面: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9.惠更斯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子波前,这些子波前的包络面,就

3、是新的波前面。10.费马原理: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是最小的11.地震波的干射:当来自不同方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震波相遇时,按照叠加原理,发生能量增强或减弱的现象,称为地震波的干涉。12.地震波的绕射:当地震波通过弹性不连续点时,如果这些地质体的大小与地震波的波长大致相当,则这种不连续的间断点可以看作是一个新震源。新震源产生一种新的扰动向弹性空间四周传播,这种波在地震勘探中称为绕射波,这种现象称为绕射。13.地震波的衰减:波前扩散(在均匀介质中,波为球面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球面逐渐扩展,但总能量保持不变,而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少,这就称

4、为球面扩散(波前扩散)。其能量(振幅)衰减规律是振幅与传播距离成反比。)吸收衰减(实际介质并非是完全弹性介质,故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时,能量的衰减要比在弹性介质中快,这种衰减称为介质对波的吸收衰减。介质吸收的这部分能量主要用于克服质点的内摩擦,变成热能损耗掉了。)14.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坐标原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15.正常时差: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与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由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这种由炮检距

5、引起的时差定义为正常时差。16.动矫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得到x/2处的t0时间。t0=t-Δt17.倾角时差:界面倾斜,倾角为ф,测线与界面倾向一致,这时虽然还有OS=OS’=x,但t不等于t’,它们之差称为倾角时差,这是由于界面倾斜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18.炮检距:炮点到地面各观测点的距离19.平均速度:层状介质中地层的总厚度除以波在垂直层面的方向旅行的总时间。(随x增大,平均速度<三层介质的真正速度。)20.回折波:地震波从震源出发,向地

6、下传播到某一深度,还来不及到达分界面,就沿着一条圆弧返回到地面,把这种波叫做回折波。21.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22.地震排列:在具体施工中,每条测线都分成若干观测段,逐段进行观测,每次激发时所安置的多道检波器的观测地段称为地震排列。23.炮间距—指相邻激发点之间的距离,d。24.道间距—指相邻接收点之间的距离,Δx。调查目的不同,道间距不同,道间距小,测量精度高。25.偏移距—指激发点离最近一个接收点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x0。一般为道间距的整数倍,x0=μΔx。26.

7、炮检距—第i道到激发点之间的距离,xi。xi=x0+(i-1)Δx27.最大炮检距—炮点与最远一个检波器的距离,xmax与探测深度相关,一般为目的深度的0.7-1.5倍。28.排列长度—L=(N-1)Δx。显然道间距大,排列长度大,工作效率高,但排列长度不宜过大,过大相位追踪对比困难,远处能量衰减大。29.D为反射点间距,D=Δx/230.覆盖—如果某一段界面上的反射波能被排列接收,称这段界面受到覆盖或受到追踪。31.多次覆盖:指对被追踪界面的观测次数而言,n次覆盖即对界面追踪n次。32.组合的方向特性:通常用组合后总振动的振幅与组合前

8、单个检波器接收到的振动的振幅的n倍之比值来表示组合对来自不同方向的波的相对加强或压制效果,Φ(n,Δφ)称为组合的方向特性。33..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