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8523
大小:3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11
《巧与家长打交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巧与家长打交道教书十年,送走过一批批学生,也接触过许多家长。作为教师,我们和家长有一样的奋斗目标: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成长。而家长因性格、修养、知识水平、社会阅历有差异,所以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态度、方式、要求等方面也各有所见。因此,教师与之打交道时必须讲究艺术,才能达成教育共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咄咄逼人型小李的父亲是一名军队干部,孩子到我班两年从来没有到过学校。孩子也很少跟我提起她的爸爸,倒是妈妈常告诉我,孩子父亲工作忙,没有时间管她,但一管起来又是军事化要求,孩子受不了。我对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感觉又好气又好笑。一次家长
2、会,我照例站在门口迎接。这时,一位披着军大衣的人走过来,自我介绍说是小李的爸爸。看年龄并不年轻,但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气。然后不客气地问了我一连串的问题:你认为我的孩子有什么问题?你说应该怎么教育?针对她的毛病,你采取了什么办法…此时,我感觉到一股居高临下的压迫力,如果回答稍不慎重,就有可能被问得哑口无言。我定了定神,耐心地听完他的问题,先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孩子在学习上的毛病和出现的原因,然后又谈到我们是如何从心理以及平时的学习中去帮助,最后也说到了需要家长协助的地方,特别告诉这位家长,女孩和男孩的教育方法不一样,希望他对自己
3、的女儿不要太苛刻,太死板,要结合孩子的性格去采取适当的方法。一番话说下来,明显感觉家长对我的态度越来越温和,最后点头说:“曾老师你分析得对!”对待这一类型的家长,要以诚相待,让家长体会到重视和尊重,和家长交流的关键在于找准学生不足的“症结”,对“症”下药。教师应学会“望、闻、问、切”,在综合自己的印象、征求家长的看法、筛选其他信息等基础上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以得到家长的肯定与信任。二、不分青红皂白型新学期,我班来了一位新生。爸爸专程把孩子从西藏送过来,办好入学手续后,很客气地对我说:“老师,以后就拜托您
4、了!”我当然也请他放心,我们会照顾好孩子。确实,在第一周里,我和生活老师配合,给予这个孩子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让她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可没想到,周五晚上我接到的却是这个家长充满怒气的电话:“曾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到校一周却没领到书?”我急忙给他解释,因为孩子是新生,开学才来报名,学校按照上期人数订购,没有额外的课本,但现在已经在增订了。可家长还是很生气地指责我:“那我的孩子怎么完成作业?你作为老师怎么没有为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关我什么事啊!学校没有书我怎么想办法?教材又不是哪个书店都有卖的!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上来,我也很委屈
5、啊!但电话还接通着,不能让家长感觉到我的无奈。我调整好心情,强压泪水告诉家长,第一周的作业不需要课本,我们已经在想办法,如果家长有时间,这两天可以带孩子到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教材。同时也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向家长道歉。家长听我这么一说,语气也缓和下来,说:“我也知道和老师没有关系,就是看到孩子来了一周却没有书,心里生气。其实我也听孩子回来说老师对她好,我们也很感谢。”听到家长这样说,我也顺着接下去:家长的心情我能理解,孩子这么远来读书确实不容易,并再次道歉。家长见我这样客气,不好意思地说:“我开始语气太急,希望老师不要介
6、意。你们的服务是我到过的学校中最好的!”一挂断电话,我让自己的泪彻彻底底地流了个痛快。遇到这一类型的家长,应避免“正面冲突”——抢着辩解,你越是解释他越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因此,后退一步,以真诚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以灵活、机智的沟通方式去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三、简单粗暴型周末我接到一个母亲的电话:“曾老师,你们学校在怎么教?收了那么多钱,结果她回来连应用题都不会做!气死我了!”我又听见女儿在旁边吼:“谁说不会做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妈妈没什么文化,一心希望女儿能把书念好。可女儿总是嫌她妈妈说话没水平,母女俩动不动就要为
7、小事吵。我连忙说:“我就在你家附近,我来一趟。”我到了她家,先听母亲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唠叨完,然后又问女儿哪不会。结果女儿说已经会做了。我顺势对母亲说:“原来不是学校没教懂,是孩子做题不用心。”我也跟着教育孩子,妈妈这样着急都是为了你好,希望你成材…此后,这母女俩一发生口角就给我打电话,妈妈简直把我当成倾诉对象,救命稻草。虽然“烦”,觉得自己是“垃圾桶”,可也感觉幸福,这是家长真正的信任啊!对待这类型的家长,一定要充满爱心,不言放弃。虽然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恨其不争气,但他们心底里仍充满着爱,不希望子女被瞧不起或被放弃。因此
8、,教师和犯错误学生的家长打交道时,言行举止要讲分寸,做到对学生的教育持之以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施之以爱。这样,家长对学校教育才能认同、赏识,而不致于对学校教育产生误解和否定。另外,还有“担心过头型”,一点小问题就看得很严重的家长,这时就需要你从专业的角度,与他们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方式;还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