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7510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立足和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越发呈现出生机与活力,变得更灵动,更具有生命气息。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偏离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教学现象,使语文教学滑入低效化、形式化的泥潭。在减负增效的当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是时下所有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我校省级教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致美”课堂文化的研究》课题组成立以来,所有语文子课题成员围绕如何构建“和谐”的
2、语文课堂开展了系列化的研究。我们所理解的“和谐的语文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不断发现着、思考着、领悟着、创新着的课堂,更是有效、高效的课堂。只有立足和谐,平衡教学中所有教与学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一、关注本位回归,彰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本然和谐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
3、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和谐的语文课堂文化关注语文教学的本位回归,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同生,把握好语文的特点和性质,坚守住语文教学的课程本位,完成语文教学的本位任务。所以,在我们倡导的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努力追求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点,既不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机械枯燥训练,肢解了课文;也不因重人文熏陶而只让学生去感悟,虚化了语言的学习。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应有机结合,二者并举,训练之中有感悟,感悟之中有训练,并且因文因人而异。笔者在执教《夹竹桃》一文时,这样处理课文的第3、4自然段:师:这
4、一小节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夹竹桃那可贵的韧性?生:是这一句话“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师:这段话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它可贵的韧性呢?生:从“无日不迎风吐艳”可以看出。生:从“无不奉陪”可以看出。师: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生:就是每天都迎风吐艳,每天都奉陪。于是教师将文本内容进行巧妙的组合,创设了不同的情景:师:是啊!从春天到秋天,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你看,在和煦的
5、春风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师:在盛夏的暴雨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师:在深秋的清冷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师: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夹竹桃无不奉陪。你看,春天,院子里的花开了,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很快,春花落了,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师:你再看,夏天到了,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不久,夏花在秋风中凋零了,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师:秋天来了,秋风起了,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那一墙
6、之隔的大门内——师: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那一墙之隔的夹竹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吟诵“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这诗一般的语言中,在这令人心动的反复吟诵中,学生们的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文中夹竹桃可贵的品质。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说老师在指导朗读,也可以说是在培养学生们的一种人文精神。因为在反复朗读中,一方面学生的朗读水平在逐渐提高——这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朗读中又深化着学生对文本感情
7、的领悟,使学生对夹竹桃可贵韧性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又是人文精神的熏陶。两者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地交织在一起,润物无声地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二、关注文本细读,促进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与课文内容的和谐统一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它的独特性,语文课本和数理化课本不一样,数理化课本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基本合一,因此课本有什么我讲什么就成了。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不等同于课文内容。课文内容、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三者之间不能简单粗陋地划等号。面对一篇课文,只问“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那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作者不是语文教师
8、,他写文章是不会替我们考虑“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课文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放到具体的课堂中来说,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实际和文本内容自己来开发。所以我们所说的关注文本细读,是关注文本中的最核心、最基本的教学价值所在。我们认为,文本解读的实质是指向教学内容的认定,文本解读要重视把握文本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解读文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性地用好文本。(一)巧妙重组课文内容,凸显文本教学主旨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