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多看教材“两眼”——“冷眼”、“慧眼”

小学语文论文:多看教材“两眼”——“冷眼”、“慧眼”

ID:40956182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多看教材“两眼”——“冷眼”、“慧眼”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多看教材“两眼”——“冷眼”、“慧眼”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多看教材“两眼”——“冷眼”、“慧眼”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多看教材“两眼”——“冷眼”、“慧眼”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多看教材“两眼”——“冷眼”、“慧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看教材“两眼”——“冷眼”、“慧眼”曾记得以前搜狐网上一条新闻打动了我,它是我们著名作家叶开写的一篇报道《垃圾教材危害胜过三聚氰胺》,主要内容是讲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具有“虚假性”、“随意删改性”、“道德绑架性”,随后不久,在天涯论坛上一则讨论也在老师之间掀起了风波,题目是《818我们的教材到底删改了些什么?》。看完两则新闻,我茫然而不知所措——难道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真的有那么多“危害”吗?真的是“千疮百孔”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决定对我们的教材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冷眼看教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到底哪些经不起推敲?哪些教材进行了“删改”?到底又“删改”了些什么内容?第二、慧眼看教材

2、:面对这些教材和原文,我们下一步到底该如何去做?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找了网上所举的有“问题”课文或者是“疑似问题”的课文又一次认真读了一遍,同时我又上网搜索了这些课文的原文进行了认真比对,我突然发现我们的教材的确问题很大:首先是课文的虚假性:在我们的苏教版课文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课文后面有一小段话,那就是“本文根据**进行改编,作者佚名,选文进行删改”等等文字,其实这些文字就是为文章的虚假性埋下了伏笔,例如《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课文大意:爱迪生刚满七岁时,就用镜子反光的原理来照明,使医生在自己家里为妈妈紧急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但是最早对阑尾炎手术

3、的论述是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1886年爱迪生已经是一个40岁的已婚男人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不可能有阑尾炎手术,我们不由怀疑难不成爱迪生也会如我们无厘头电视中一般,他也会时光穿梭?又如《陈毅探母》这篇文章,据《陈毅年谱》记载,陈毅在五十多岁时根本就没有去过家乡看望过母亲。像这样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如我们熟悉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华盛顿砍樱桃树》等等都已经都证明是虚假的故事,可是这些仍旧“顽固”地占领我们的教材,不肯挪动半步!其次是我们的教材具有不合科学性,例如苏教版中有一篇文章《云雀的心愿》,里面有‘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这样的描写,其实鸟类根本没有汗腺,哪有什么汗

4、水?这是犯了最低级的错误。还有《乌鸦反哺》,生物学上已经证明了:乌鸦没有反哺的习性!这篇习作却以目击证人的方式讲述反哺的故事,这要教给孩子什么东西?是人文还是科学?第三,对经典故事的进行随意的“删改”。据《南方周末》统计,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作品除了诗词外,80%以上的都经过了编辑或多或少的改动,改写包括增补内容、简化内容、改动情节、文字替代等几方面。例如,以前我在执教《草原》时,对开头的一句话“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读起来总感觉有些突然和别扭,暑假我认真研读了老舍的原文才知道,原来教材不过是一个二道贩子,它“贪污”了原文的开头第一句话“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这类的词句。所以一直期待去草原。”然后才是“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读到这儿,原先的疑惑豁然开朗,哦!原来是我们的教材被严重“缩水”了,像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仅以苏教版五六年级中的教材就有很多,例如《水》、《理想的风筝》、《月光启蒙》、《姥姥的剪纸》、《我和祖父的园子》等等。第四,对一些传统的民间故事、外国童话故事等进行改变时,严重地破坏了美感。例如《丑小鸭》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编者把它选入小学课文时,但是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表达都被大幅度改动。从内容上看,“丑小鸭”蜕变

6、成天鹅前的曲折遭遇(如与野鸭、公雁、猎狗、老太婆、猫和母鸡的相遇相处)被删去;结尾处与天鹅们的重逢,被孩子们赞美及内心反映(感到害羞)被删去……如此“减肥”之后的《丑小鸭》已经失去了原文的美感。也许是暑假天气比较热,我对这些小学教材看的越多,我后背上的汗冒得也是越多,当然更多的是冷汗。在我冷眼看教材的同时我也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我想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教材编者对经典作品的理解不深或误读,使得改写往往背离了原作的意旨,破坏了原作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使得经典作品的“经典性”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损害,使教材通过经典作品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的目的难以实现。其次、编者低估了学生的感受力和理

7、解力。但是,作为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虽然有时你也无奈,但是你却不能过多地抱怨,作为我们教师,我们必须做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教师。面对这些,于是我开始了第二个探究内容:那些名师是如何处理这些有问题的教材?我们该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一、在拓展“原文”中辨析众所周知,经典作品往往体现着语言、情感和审美三个因素的完美结合,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原创性、完整性和丰富性。可是我们往往发现这些经典作品在教材中“出场”时已少见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