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3515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努力发挥“课后练习”的效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努力发挥“课后练习”的效用实验教材的每一篇精读课文后面都安排了“课后练习”。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示了教学的思路,提炼了文本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隐性体现了教学目标。如果我们能透彻解读“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这一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其效用,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部分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努力发挥“课后练习”的效用。一、依照“课后练习”把握教学方向课后练习中一般会设计一个统领全文的思考问答题。编者的目的
2、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和优美语言。教师可以依照这些练习来把握教学方向。如《桥》课后练习第2题是:“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其实这就是从整体来设计的一个大问题,我们把它作为主问题引领课堂阅读,不仅可以减少繁琐的课堂问答,还会使学生如春雨润物般领悟文章主旨。笔者在教学时由这个问题切入,引导学生读书与讨论,画出文中老汉的动作和语言的词句,让学生抓住画出的重点内容去读、品、议,通过感悟老汉对乡亲、对儿子的
3、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并且灵活而巧妙地串起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练习第2题是:“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主问题来引领课堂阅读。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入这个问题,引领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画出文章中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也就是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
4、动作的句子,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悟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在于坚持不放弃,有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学的爱心。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从而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这种立体多维式的构建,于大气中隐含着深邃,在平和中彰显着个性,体现了阅读的整体性,提升了阅读的品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依循“课后练习”理清文本脉络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反复
5、朗读文中表示时间推移、情感变化、地点变换的核心句或核心段落,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行文的思想轨迹,为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创设良好的情境。有些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涉及到了文章的结构层次,这些精心编制的练习,往往就是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重要提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这一资源,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理清课文脉络。例如:人教版教材第九册《新型玻璃》课后第1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
6、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教师只要抓住这个练习来组织教学,学生通过阅读、填表,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抓住了课文的要点,把握了全文的脉络,理清了作者行文的思想轨迹。又如《狼牙山五壮士》课后练习: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接受任务----()-----()-----()-----跳下悬崖其实这题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默读,明白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了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痛
7、歼敌人之后,壮烈地跳下悬崖的故事。让学生用上四字词语,以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完成练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小节)接受任务;第二部分(第二小节)诱敌上山;第三部分(第3小节)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4—5小节)顶峰歼敌;第五部分(第6—9小节)英勇跳崖。通过理清课文的结构和思路,学生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故事内容,初步体会到了五壮士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急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视死如归和壮烈豪迈的精神,为深入地学习文本作好了铺垫。三、依据“课后练习”领悟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标准
8、》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训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笔者研究“课后练习”,发现编者在课后也相应地配备了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练习。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第3题:“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1)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2)“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笔者在课堂上围绕这道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