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2853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数学论文:以学定教,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论文以学定教,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摘要:“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宰”、“控制”的意识和学生“顺从”“依附”的地位。我们教师需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情,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分层作业等理念辅导下,注重课前延伸,把握学导关系,实现课后提升。追求师生的共同成长,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关键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升效率综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在新课标已经实施多年的背景下,本应活力四射的学生在求知之路上步履蹒跚,缺少作为主体所应具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磨灭了奋进的激情。“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
2、的这些问题,它从人的发展本质思考,注重从知识为基础转变成以人的发展为基础,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控制”的意识,改变学生“顺从”“依附”的地位,从而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转变为学生的“舞台”。在这样的课堂中,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施教,使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最终实现40分钟的最高效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以学定教”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实践。一、先学后教,注重课前延伸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要么不让学生预习,要预习也就是准备一些上课要用的学具,生怕让学生预习后,会降低学生对知识的新鲜感和求知
3、欲,还可能给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导致教学过程无法预料,难以把握。与此不同,“以学定教”的数学课堂更重视学生的课前延伸,放手让学生预习,并在学生预习之后,让学生站到课堂的前台,充分展示预习的成果。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知道哪些必须重点讲;哪些是学生自学就能明白;哪些是必须通过讨论争辩才能清楚的。1、激发兴趣“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数学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放手让学生预习,
4、并在学生预习之后,让学生站到课堂的前台,充分展示预习的成果。如《体积和体积单位》的预习作业:(1)回顾“乌鸦喝水”的故事,思考“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2)当一回乌鸦,做一下将水满上来的实验。(3)记录下这个实验中遇到的困难。(4)谈谈你实验失败或成功的原因。(5)看书本38页,思考:放入石块时水满上来的原因是什么?-6-这一预习作业立马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究真相的积极性。学生带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去做“让水满上来”的实验,在做的时候发现这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石子的大小也要恰到好处,不能太大,即使是失败的活动,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浸到水里的
5、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水满上来了。有了体会再去看书,再次思考放入石块让水满上来的原因,以此他们就可以用数学语言来准确地描述“乌鸦喝水”的科学道理。这一预习作业的布置,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更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则只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以点拨,让他们自主学到知识的真谛。2、梳理知识如“认识整时”一课,通过调研,学生对“钟面”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多数学生能够在钟面上表示出“简单”的整时(如3时、6时、9时、12时等),然而学生能够辨认“整时”,是否意味着学生在认识整时时没有难点?在“整时”的学习中
6、能否渗透“大约几时”从而为后面学习“几时几分”做孕伏?如何初步渗透“时间”的计算问题?如何初步感知“时刻”与“时间长度”的区别?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基于学生对钟面的已有认识重新“构造”钟面。让学生经历钟表的建构过程,熟悉钟表的表盘构造。学生认识了表盘、表针,感受到“3”“6”“9”“12”的特殊位置与作用。(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初步认识“整时”,再概括“整时”的钟面特点,并在认知冲突中认识特殊的“12时”。(3)创设认知冲突,进一步辨析整时。(1)设计找朋友游戏:强化认识整时的方法同时渗透接近“整时”的“大
7、约几时”。(2)强化认识时间要同时看“时针、分针”。(4)运用中深化认识。设计龟兔赛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整时”的认识,又初步感知“时刻”与“时长”的区别。在以上教学中,由于教师充分把握住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使课堂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学生学的主动,教师引得到位,教学效果十分突出。学生课前的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往往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重心任务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让模糊的知识变清晰,肤浅的知识变得深刻,零碎的知识变得结构化,这样的课堂自然就更高效了。3、得到发展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一课,我布
8、置了以下预习作业:自学课本第64、65页,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什么是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生活中你见过哪儿有平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