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ID:40952761

大小:135.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成果主报告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ⅩⅩ市实验小学课题组1课题组长及执笔:李云桥课题组人员:龚焕良、许憬、楼明霞、徐华军、郑苗钧、唐波、韩霞、俞红霞一、研究背景1.学校“九五”德育课题研究的问题思考,是本课题研究的缘源“九五”期间,我们ⅩⅩ实验小学把《一个县级市面向二十一世纪小学德育要求和内容系列研究》作为学校德育研究的总课题,并被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为省级规划课题。该课题在省内外有关教育专家的具体指导下,至1997年基本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通过结题鉴定,并于

2、1998年获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由于该课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与地方特色,因而被ⅩⅩ市教委确定为市优秀科研成果推广项目,并再一次被立项为省级课题,至2000年7月在全市各小学推广。该成果的推广,对全市小学教师们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德育工作的规范、德育实效的增强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全市小学德育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开创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在对“九五”期间小学德育实践与研究进行深入总结与思考的基础上,在有关专家的具体指导下,联系自己长期

3、的教育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小学德育应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应从激活道德个体在情感上的认同、接纳,并驱动个体由道德认知走向道德行动上下功夫。所以我们决定对学校德育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把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注重学生道德的实践与体验上,并相信这样做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效性。2.学校德育实效不高,是本课题研究的动因我国向来重视学校德育,各级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也为此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德育之实效的不够理想,却是不争的事实。30《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成果主报告为什么学校德育的实效不高?原因自然是相当复

4、杂的。我们在总结“九五”德育课题成果后,对小学德育实效不够理想的问题,作过专门讨论与研究。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我们的德育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从大家所列的62条误区中看,有26条指向重说教灌输,轻实践体验,占40%强,被认为是小学德育中严重制约自身实效的第一大误区。事实上,正是由受陈腐应试教育模式和独生子女教育失误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重智轻德,重文本轻实践、重认知轻体验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反映在德育上重说教轻实践、重认知轻体验、重灌输轻主体能动作用的问题比较严重。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视的,但是方法不当,至今仍然以认知性的

5、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即企图仅仅通过思想道德知识的传授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目的。他们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缺乏应有的关注,甚至望而却步;对于解决学生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的认识与行为脱节的矛盾,不够重视,也缺少办法。更有甚者,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实施这种认知性思想道德教育时,仍然以运用说教的方法为主。他们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把德育与实践相割裂,违背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一厢情愿地对学生进行“高、大、空”的所谓思想道德知识甚至口号的灌输。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能很好地实现逐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形成优良德性的德育任务,而且还使不少中小学生对说教式

6、的认知性德育产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在部分学生身上已经出现了“双重人格”的倾向。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作全局性思考,充分认识轻视德育,以及忽视实践与体验的说教式模式造成德育实效不高,将导致的严重后果。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我们产生了欲使德育从说教模式的窝臼中跳出来,开拓中小学道德教育新模式的冲动,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研究实践—体验道德教育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3.有关研究成果也推动本课题研究在初步确定进行实践

7、—体验道德教育之意向后,我们进一步搜集有关研究资料,进行资料综述。首先我们发现,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一批德育模式。如鲁洁提出的人对人理解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模式,朱小蔓提出情感性体验性道德教育模式,戚万学首先提出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瞿天山、杜时忠提出的逆境道德教育模式,黄黎明等提出的一体化道德教育模式,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家路易斯·30《小学生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成果主报告拉斯等人所倡导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模式,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创立的

8、体谅模式,魏贤超始创的主体参与道德教育模式,美国教育家弗雷德·纽曼提出的道德教育的社会行动模式等。上述德育模式中,大多数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德育要引导孩子主动参与生活,参与活动,付诸道德行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