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36968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1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27 古诗两首1教案 语文S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27古诗两首1教案语文S版内容简析: 本课两首古诗均为唐代边塞诗。《从军行》描绘了守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戍边的胸怀,全诗格调悲壮,洋溢着将士们的英雄主义气概。《塞下曲》借用汉代李广将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领的赞赏之情设计理念: 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不断理解、感悟、体验、积累,教师则从中起指导、引导、诱导、辅导的作用,使学生自主、主动、生动地学习。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
2、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重点难点: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从军行》《塞下曲》 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3、2.自读,扫清障碍: 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认认写写,正确识字。 1.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准确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4、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古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2.分别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二、细读古诗,感悟意境。 (一)学习《从军行》。 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感情朗读。 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3.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二)学习《塞下曲》。 1.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 2
5、.自读思考: (1)结合插图,说说在“夜”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诗句想象:“平明”来到现场,将士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想? 3.汇报交流,师相机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4.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将军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2.收集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29寓言两则—守株待兔1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读9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6、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和分析合体字字形的能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和评价朗读的能力。3.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主动努力做事,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教学重点:1.会认读9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2.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难点:理解“守株待兔”成语的含义以及告诉人们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朗读课文录音带,投影片,生字卡,作为奖励用的绿、黄、红色星若干颗。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故事导
7、入。1.(出示本课的三幅图)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故事的种类可多了,有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等。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成语故事。请你看看图中有谁?他在干什么?结果怎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为学习课本的规范语言做准备。)2.谁能用简短的句子或词语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以此种方法了解学生对故事的主题把握的情况,从而发现学习的小骨干。)3.借助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守株待兔。4.谁来给大家讲一讲“守株待兔”这个词语的意思?5.你们看图后的猜想和给故事起的名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瞧,这是三颗不同颜色的
8、星星(出示星)想不想得到?这是需要经过努力的。只要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就可以分别得到绿、黄、红三颗星。咱们比一比,看谁最先得到三颗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争夺绿星开始。请大家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请同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