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16526
大小:136.1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0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与其治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土壤盐渍化的危害与其治理对策帕夏古丽.吾休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水利局844000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开荒造田耕地而积迅速扩大,新开发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古老的冲积平原。开发前地下水埋藏深度均较深,开发后,由于大水漫灌,排水设施不健全,导致潜水依急刷上,灌溉水将土壤中的盐分与溶解并带到土壤耕作屋,迅速引起土壤次盐碱化。季节性缺水又加刷了灌区土壤盐渍化,并致使大片耕地弃耕,由于缺水的春季无法保证作物需水,而夏季洪水期又大量引洪灌溉,试图弥补由于春季缺水而造成的产量损失,其结果是地下水位身高,下部土壤盐分溶解聚集于地表,次年春季又无水冲洗积累的
2、盐分和满足作物需水,一般经历2~4年的耕作就可能弃耕。综上所述,土壤母质含盐量高是历史积累形成的,过量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溶解并被带到土壤耕作层,潜水蒸发强度的加大,表层潜水矿度急剧升高,是次生盐渍化生成的主要原因;水资源短缺,灌排失调,季节性供需予盾等又进一步加刷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得发生。关键词:土壤盐渍化,盐渍危害,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一.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危害1.农区耕地土壤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对耕作土壤的物理性状及肥力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可导致土壤退化,甚至被迫弃耕,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因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影响而
3、弃耕是屡见不鲜的现象。2.降低作物产量,形成低产田土壤盐碱化是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盐碱对作物的危害是通过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细胞,影响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谢机能。3.造成绿洲野生植被的破坏灌区内,人们为了保证耕地土屋中盐分得到减轻,往往进行大水压盐灌溉,使地下水矿化度增高,而灌区内的夹荒地由于没有灌溉只有蒸发作用,耕地中的盐分较移到荒地中自然植被随着土壤盐含量增加而遭受破坏。4.危害人类健康“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是盐分运动的载体,又是盐分寄存的场所。灌区在引水过程中,盐分也随地表水源不断地输送到农区。如果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则进入
4、灌区的盐分就会积存在耕地土壤和通过淋洗进入浅层地下水中,长期发展下去地下水矿化度增高,水质逐渐恶化,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恶劣影响。5.危害人类社会环境土壤盐碱化还能危害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居民房屋倒塌,自然植被减少,土地日趋荒漠化,风沙大,生态环境极其恶劣。二.灌区土壤盐碱化的主要成因灌区土壤盐碱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自然因素是形成条件,人为因素则促进了盐碱化的发展。(一)自然因素1.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2.地形封闭,盐分无外泄条件。3.母岩和母质含盐量高。4.新开垦的耕地土壤含盐量均偏高。(二)人为因素:1.水资源利用
5、仍有许多问题,一起地下水位升高,小于临界水深2.重灌轻排达不到适宜灌排比要求3.上排下灌,灌溉水质恶化4.平原水库渗漏影响仍然很大5.土地不平整,特别是新垦地6.种植作物单一,除了粮食作物外,大部分为棉花,二养的作物苜蓿,绿肥几乎见不到,使土地用养失调7.有机肥使用量减小三.土壤盐渍化治理对策根据灌区土壤盐渍化改良的发展趋势,盐渍化改良治理已经到了以流域为整体,土壤盐渍化治理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得综合治理阶段。(一)以水利改良土壤从改良效果分析,以水利改良的方式,改良高地下水位引起的土壤盐渍化的效果依然明显,但是排水,排盐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多样化,有明排,暗排
6、,竖井灌排,生物排水(种树排水)等。盐碱地改良利用,最主要的水利工程措施就是排水。通过排水,一方面控制地下水位,使灌区地下水降到2m以下,使农作物不受高矿化度地下水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排水将高矿化度水排出灌区,把从土壤淋洗到地下水中的盐分逐渐排出,使土壤逐步脱盐,达到改良盐碱地目的。在利用水利改良措施时,应以流域和灌区土壤盐渍化分区为整体,建立完善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坚持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和灌区盐渍化改良三结合的流域总体整治理规划,形成盐碱地合利用与盐渍化土壤改良并存的发展模式。同时,依据流域总体治理规划目标,山区建立配套水
7、库,以水发电,平原在地下水位高处以电提水,降低地下水位的高度。(二)节水技术具有节水和降低地下水位作用使用先进的灌溉方法对于防止土壤盐渍化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十分重要。实施沟灌,,地膜覆盖灌等常规节水和膜下滴灌,喷灌,渗灌,低压管道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采用较现金有切实可行的灌水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灌溉可使作物只得到作物生长需水,而不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随土壤的不断蒸发而降低,可解决因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问题。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选的推广常规节水和高效节水技术,加长以节水为恒心的灌区配套建设,不仅可以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水
8、资源矛盾,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减少地的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