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72005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土壤盐渍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土壤盐渍化摘要:盐渍土给世界带来的危害,但是在人们的努力下对其进行治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土壤盐渍化综合治理盐渍土土壤盐渍化的展望一、前言盐渍土是一种世界性的低产土壤,甚至是不毛之地,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又兼具地势平坦和灌溉之便,因而自古以来又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在当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的日益高涨,以及耕地资源的愈趋区乏,盐渍土的开垦利用则更为众多国家或地区所高度重视,其防治研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尚趋加强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就盐渍土的分布状况、改良途径及其研
2、究动向等方面诌议如下。二、盐渍土的分布长期的实践证明,土壤盐渍化是困扰人类的五大土壤问题之一,另四个问题则是土壤侵蚀、沙漠化、退化与污染。首先,盐渍土分布广泛,其范围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五大洲,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表明,其总面积约达9.5×l08ha,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26%。在以上盐渍土总面积中大洋洲占37.5%,亚洲占33.3%,美洲占15.4%,非洲占8.5%,欧洲占5.3%。就国家而言,澳大利亚、前苏联、阿根廷、伊朗、印度、巴拉圭、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美国、加拿大、埃及、智利等,都是盐渍土
3、分布面积很大的国家。尽管欧洲盐渍土的总面积虽小,但是所占其分布国家国土总面积的比例部很高,达2%。同时应当指出,盐渍土通常呈现于灌溉农业高度发达的地区,所以存在的问题同样十分突出。我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我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我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
4、—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三、国内外土壤盐渍化危害在世界各国灌溉历史上,土壤盐渍化曾是影响农业发展甚至决定国家盛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世界上大约仍有一半的灌溉土地不同程度地遭到盐渍化的危害。据报道,苏联灌溉面积中,次生盐演化约占43%,其中盐渍化程度严重的有16%。苏联过去每年围盐渍化而废弃的土地占灌溉面积的1~2%。美国约有30%的灌溉土地受盐演化危害。
5、印度盐渍化面积约占灌溉面积的65%,埃及占30%,叙利亚占50%,伊拉克占60%。下面来说明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危害。(1)、苏联盐渍化和碱化的灌溉在苏联,盐渍化和碱化的灌溉地约有八千万公顷,其中一千八百万公顷是盐渍地和碱化土地,六千二百万公顷是柱状碱土。盐渍土广泛分布于苏联东欧和南欧地区以及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最可怕的是碳酸钠盐渍化。出现上述盐碱化的地区有:东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河平原、亚库梯亚、外拜卡耳耶、乌拉尔河流域以及乌克兰、摩尔达维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阿美尼亚等。土壤改良学家、水文地质学家、
6、土壤学专家们仔细地研究了盐类和水份在土壤中转移情况,搞清了在不同增溉方式和地下水作用下,盐类在作物根部土壤层集积的特性。根据研究的结论,苏联土壤学家A.H,科斯佳科夫,B,A·科夫达,C.由,阿绍里亚诺夫等研制出克服盐渍地的方法,这包括排水设备(沟)、冲洗、平整土地、灌溉技术、增没方法和制度。他们提出平式排水设备和垂直式排水设备的计算方法、冲洗土地的工艺过程、增概和水利用技术和制度、盐渍灌溉地水和盐类运动的预测方法以及提高冲洗地肥力的措施。实践证明,苏联学者们提出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效益很高。例如
7、别特一帕克一达拉·卡尔新、治札克等荒原经治理后变成富饶地区。首先是征服那些寸草不生、难以改良的盐渍化地段。(2)、引黄灌溉我国在建国初期对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规律认识不足,在开发大型灌区、发展灌溉、扩大灌溉面积中,也曾使大面积土壤出现过严重的次生盐质化,造成了不良后果。例如1956年一1961年间,在华北平原大搞引黄灌溉便是一例。冀、鲁、豫三省平原有老盐碱地32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l0%左右(滨海区除外)。解放后,不少老盐碱地经过排水冲洗,挖沟种稻,引洪放淤,结合适当的农业措施,得到了改良利用。但是自5
8、0年代末期在黄淮海平原上大量引黄河水灌溉和平原蓄水而忽视了排水,曾导致平原北部大面积土壤盐渍化,使盐渍土面积由2800万亩增加到4800万亩,经过l0年的治理才得到恢复。黄淮海平原总面积35万km2,有耕地2.7亿亩,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当时引黄灌溉面积曾一度达到2.3亿亩,致使地下水位迅猛升高,地下水埋深由原来的2~4m减少到1~2m,土壤次生盐强化迅速扩展。据调查当时几处大型引黄灌区,次生盐渍化面积竞达实际灌溉面积的1/3。有些地区在开灌后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