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06964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0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 共同的家(1)教案 语文S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共同的家(1)教案语文S版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难点: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2、[设计流程]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2、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边看边想:白云和蓝天,禾苗和土地,小鸟和树林,鱼儿和大海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和地球有什么联系? 二、揭示课题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读,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检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1)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词。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3、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再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 自由朗读,读后想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 3、小组互相交流,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4、再现插图,想想: (1)蓝天是谁的家?土地是谁的家? 树林是谁的家?大海是谁的家? (2)它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5、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四、练习背诵,积累词语 1、听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背诵,看谁背得好。(不丢字、不添字、背诵流利.)
4、 3、会背诵了,就把课后题中的小鸟涂上颜色。 五、练习,拓展思维 1、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2、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3、你还知道有什么是谁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庄稼的家……) 六、指导书写 指导写“云”字时,要告诉学生:“云”字的第三笔是撇折,这是新学习的笔画。 七、扩词,积累运用 土:泥土土地沙土土壤 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 云:白云乌云云雾云海 (2)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3)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填在花篮里。 (4)选择
5、你喜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共同的家(2)教案语文S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文共6句,1至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5句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第6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生分析: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二首儿童诗,对诗的结
6、构和诵读已有初步的了解。从本课内容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兴趣,但对“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回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思路: 第一,我根据教材特点(句势相同),主要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即
7、引导学生观图说话,读句子提问题,再读句子体会情感。然后师生一起学习第二句,巩固学习方法。 第二,放手让学生学习“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而且提出喜欢哪句就学哪句,把学习的权利全部给学生。最后集体学习最后一句,突破难点。并且练习用“()是()的家”句势说话,分组讨论作诗,延伸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放学以后,你们都回哪呀?(板书:家)多好呀!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那咱们都想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我们人类之外,还有什么?它们的家在哪呀
8、? 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板书:共同的家) 师:谁能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师出示大屏幕,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表示图上的意思。学生说时,老师再随机出示图画“蓝天是白云的家。” (1)读课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儿? (2)体会情感。再看大屏幕,体会其中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可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 (3)进一步讨论体会蓝天还是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