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篆书的特点

简述篆书的特点

ID:40877985

大小:2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9

简述篆书的特点_第1页
简述篆书的特点_第2页
简述篆书的特点_第3页
简述篆书的特点_第4页
简述篆书的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述篆书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述篆书的特点卫文明木有本,水有源,本立而道生,源远而流长。以书写文字作为一门艺术并屹立于世界艺坛者,唯有祖国的书法艺术。汉文字从殷商王朝的甲骨文字问世以来,已经历了三千余年的历史,孳乳演化,不断发展,派生出各种书体,记录着祖国光辉的历史文明。书法中篆、隶、章、行、草、真(正)各种书体,皆有篆法孳乳演化,故形貌虽殊,而血缘实一。因此了解祖国的书法艺术必须了解篆书。篆书是汉字古代书体之一,广义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书变体,极为繁杂。古人认为篆书为苍颉所造,但不可信。周宣王太史籀

2、著《史籀篇》,汉人名为‘大篆’,其后列国分治,诸侯力政,文字异形,至秦相李斯乃同一之,汉人称‘小篆’,近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篆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大篆是汉字古代体之一。其名始见于汉代著作,一般认为与-7-‘小篆’对称。广义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和书体,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和六国文字等;狭义专指周宣王太史籀厘定的文字,即‘籀文’。‘大篆’的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

3、等。余以为,金文应属大篆主要部分。金文是在商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文字,又称钟鼎文、铭文。早在商朝晚期,青铜器上已有铭文,字数较少,用来表明该青铜器的用途、主人、制作人。当时,金文的字形因去甲骨文不远,故字形近似。金文盛行于西周。西周时,许多青铜器均有铭文,并且有多达497字的大篇长文。西周后期,金文字形渐趋规整,东周青铜器也有许多铭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周代金文,从总的情况看,它比商代甲骨文进一步稳定、规范、简化和符号化了;若与以后的小篆比,则结构仍未定型,部分字的笔画增减、偏旁部首的安排仍有某种随意性。特别是周初金文因承袭商代文字,还保留了比甲骨文更加原始、图画性强的形态

4、。金文字体结构疏密相间,比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笔道比甲骨文粗,字的体势较甲骨文雍容厚重。西周晚期,金文被人整理成为一种新的样式,称为“大篆”,据《汉书·艺文志》和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中所说,小篆完全出自史籀大篆。史籀是周宣王时的史官,他把金文整理成“大篆”-7-,用大篆写成15篇文字,作为儿童识字的教材,并且成为当时的标准字体。但史籀大篆15篇早已佚亡。大篆的字体结构比较繁复,体势近于小篆,而有些字又较其后的字体小篆繁复。秦的统一文字小篆由它脱化而出。金文系指铸造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字有凹凸之分,凹为刀刻,呈阴文,凸为先用刀刻模型,然后浇铸呈阳

5、文。起源于殷商,盛行于周代。金文的多为记录礼典、征伐、约契等。是承甲骨文体而又有新发展的文字。其特点是笔画线条浑朴自然,结字壮美多姿,字体渐趋整齐雄伟纯朴。但因字体笔画尚未完全固定,往往一字,笔画和写法也各异目前可见到铸造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大盂鼎系西周康王(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世纪)时期的金文。清道光初年在陕西省郿县礼村的沟岸中出土,今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此鼎通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耳直对称、圆底柱足,造型端庄凝重则迄今为止出土的西周时代形制最大的著名鼎器。内壁

6、刻铭文9行291个字,记周康王23年,在宗周向盂叙述文、武、成三位先王的立国经验和殷王亡国的教训,告诫盂应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盂为感谢王命,于是铸此大鼎,以记其事。大盂鼎为西周青铜器之重器,且铭文数量多,字大,笔法方圆并用,粗细富于变化,起止锐圆因势而异,体势严谨,瑰丽隽美,流畅宏灵,行气款型齐整,纵横疏密相当,实为西周前期金文典范。散氏盘,又名矢人盘,西周厉王(公元前857—-7-前842年)时盘器。清乾隆年间出土,旧藏乾隆府内府,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盘高20.6厘米,口径为54.6厘米,铭文19行357字,记矢人将田地划付散氏所订约契,故而得名,是研究西周土地制的

7、重要资料,铭文大字,笔法、结字和章法意态恣肆,奇趣横生。字大多取横势,这与大多取纵势的铭文不同,字的重心突左突右,给人跳跃感,因而其章法上也出现了变幻多端的现象,给人以行止裕如,气象飘逸之感,为西周晚期的重要铭文资料。毛公鼎为西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年)时期的金文鼎。清疲乏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县出土,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鼎通高53.8厘米,口径为47.9厘米,形制圆腹,足为蹄状。腹内铭文32行497字,是迄今发现的铭文最长的铜器。铭文记天下四方动乱,周王策命毛公文厝辅助王室,并赏给酒食、衣服、车及武器,仪仗等物;铭文笔法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