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明朝的教育

第8章 明朝的教育

ID:40876008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9

第8章  明朝的教育_第1页
第8章  明朝的教育_第2页
第8章  明朝的教育_第3页
第8章  明朝的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8章 明朝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8章明朝的教育一、明朝的文教政策明太祖朱元璋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因此,早在立国之初,就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实行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广设学校,培育人才明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在中央,明朝便有南北两个国子监,同时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学校,从而从京师到郡县以及乡村地区,建立起了学校教育网络。明初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2.重视科举,选拔人才明朝选拔人才的制度原来主要有两种:荐举和科举。后科举日重,荐举日轻,

2、士人都以科举登进为荣,而荐举则名存实亡。科举日益成为明朝最主要的选士制度。明朝科举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科举必由学校”。这样,科举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学校以科举考试为目的,两者紧密结合,共同为当时的社会政治服务。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明朝统治者广设学校,重视科举,是为了培养和选拔他们所需要的治术人才。因此,在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统治。重要的有以下三点:(1)推崇程朱,删节《孟子》;(2)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3)屡兴文字狱。

3、二、明朝的官学制度明朝官学按其设置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类。中央设立的主要有国子监,此外还有宗学、武学等。地方设立的主要有府学、州学、县学,以及都司儒学、行都司儒学、卫儒学、都转运司儒学、宣慰司儒学、按抚司儒学,此外还有武学、医学、阴阳学和社学等。其中国子监属大学性质;武学、医学、阴阳学属专科学校性质;各府、州、县学和都司、行都司、卫、都转运司、宣慰司、按抚司儒学相当于中等学校性质;社学属小学性质;宗学是贵胄学校。在教育行政管理方面,国子监同时又是明朝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长官为祭酒,司业为其副,

4、主管中央官学的政令。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各直省设置儒学提举司。明朝地方教育行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明朝的书院1.明朝书院的发展明朝的书院由于受统治阶级文教政策及其内部矛盾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沉寂——勃兴——禁毁的曲折过程。(1)沉寂明初统治者重视学校教育,对于书院则既不提倡,也不修复。在积极发展官学的同时,统治者又大力提倡科举,并将科举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因此,一方面士人为了获取功名利禄,纷纷趋向官学,书院受到冷落;另一方面,统治者既然通过官学和科举已满足

5、了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就无意再兴办书院。此外,书院比较自由的学风,也有悖于明初的专制统治。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明初的书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沉寂状态。但明初书院沉寂,并不是没有书院的设置,只是数量较少,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2)勃兴自明朝中叶以后,书院渐渐兴起,嘉靖年间则达到极盛。其兴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①明朝统治者已经衰败,内部矛盾激化,尤其是出现了宦官专权,排斥异己,打击反对派。于是,在野士大夫便设立书院,在讲学之余,讽议朝政,裁量人物。②科举腐败,官学衰落。③湛若水、王守仁等著名学者的

6、倡导。(3)禁毁明中叶以后书院曾先后四次遭到当权者的禁毁。四次禁毁书院,虽然具体起因不尽相同,但均同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紧密相关,其实质是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2.东林书院明代中叶以后,设立书院之风盛行,众多书院中,影响最大者当属设在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原为宋代学者杨时讲学的场所,万历年间,顾宪成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书院的讲学活动主要是继承和发扬了王阳明学派的讲会方式,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1)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定期召开学术讨论会;(2)讲会过程中常和以诗歌,

7、以调节气氛,活跃思想;(3)既论学,又议政,追求“为圣为贤”的“实学”;(4)主张学问必须“质诸大众之中”,相互帮扶,相推相引,相渐相摩。东林书院的讲会,经常“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得到许多在野士大夫以及一批在职官吏的争相响附,形成了一股反对贵族大地主集团及其党羽的政治势力。东林书院,不仅是东林学派教育和学术活动的中心,也是制造舆论的政治活动阵地。四、明朝的科举制度明朝科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史上的鼎盛时期。它在继承宋、元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称为“永制”的科举定式,将八股文作为一种固定的考试文体

8、,并将学校教育纳入科举体系。这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教育的发展。1.建立科举定式明朝科举制度的定式始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由礼部向全国各省颁布实行,后来成为“永制”。这个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是确定每逢三年开科考试;二是规定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再加上具有预备性质的童试,明朝科举考试实际上分为依次递进的四级考试: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开始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以三年一大比,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程试为主要内容的明朝科举制度,为后来的清朝所继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