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

【同步练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

ID:40868938

大小:131.2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9

【同步练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_第1页
【同步练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_第2页
【同步练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_第3页
【同步练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_第4页
【同步练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选择题第一课时1.辛亥革命前后,在婚姻习俗方面也有变化,对其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知识女性改变传统习俗,提倡婚姻自由B.婚丧仪式由烦琐到简约文明C.康有为等主张“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相愿”的新风D.在落后的农村,人们也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2.“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改变C.中

2、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D.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3.关于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下列正确的是()①由通商口岸向内地发展 ②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③和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 ④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4.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具有狭隘的民

3、族主义色彩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近代史上西方文化不断传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张有才的爷爷张富贵1915年结婚,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结婚典礼上他的穿着应该是()A.对襟褂子B.唐装C.西装D.长袍马褂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7.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

4、出现的是()A.中山装流行B.中西餐并行于世C.上海出现西式住宅D.大城市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8.据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某学生的日记记载:1934年春,她经人介绍前往一平民学校教课,为其办理手续者系一男子,这使她“心中鹿鹿不已”,因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见陌生男子”。但她又想到,前来授课是“为国家幸福计,己身前途计,不得不尔。余侪处事光明磊落,何分性别,何惧他人窃议哉?”这则日记反映出当时()A.女性仍然深受传统的束缚B.女子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C.知识女性普遍追求自由平等D.成都地区涌现了一代新女性9.小说《城南旧事》描

5、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该小说中的是()A.举办新式婚礼B.苏式服装成为普遍的选择C.通过互联网观看电影D.在北京城内乘坐地铁10.《中华文化习俗辞典》对“中山装”的解释为:“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中山装依据“礼、义、廉、耻”定前身四个口袋,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以文治国……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由此可知,中山装的设计主要反映了()A.民主科学的进步思潮B.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特征C.新旧更替的社会背

6、景D.民主共和实现的理想现实11.29、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清晨相见‘谷猫迎’(goodmorning),‘好度由途’叙阔情”(howdoyou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①英语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上海人都在学习英语 ④上海对外开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在昔闺中韵事,日焚香读书,日燃脂写韵,今则以吸烟代之。吾人如涉足梨园及游戏场所,可见粉白黛绿者流,十之七必以纸烟实

7、其樱唇,恣吸若狂,而昔人之所谓口脂香者,悉变为烟臭矣。”(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这说明当时部分女性()A.社会地位逐步提高B.思想获得彻底解放C.经济收入大幅增加D.价值追求严重畸形13.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综合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民闻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

8、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材料二】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明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三】梁启超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