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ID:40867836

大小:3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9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班级65学科语文授课人刘红兰时间2课时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三维表述):1.知识目标: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2.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准备:(包括教法、学法、学具、导学案等)教学课件教学过

2、程教学环节活动过程时间预设环节一:一、我会预习1、看拼音写词语。shūjíkǒngbùchōutìmóɡuǐ()()()()yánjùnjiùjiujīwōkǔxínɡ()()()()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10分()地问  ()的枪声()地回答()的匪徒()地跳动()的眼光()地握着()的力量3、看了课题,我想知道4、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钟环节二:二、我会朗读1、我们小组内开火车朗读课文。2、互相评议、挑战。10分钟环节三:三、我会交流解难1、课文除开头外,文章按顺序写了被捕前()、()、(  )和这四件事。2、

3、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3、读到课文结尾处,再次出现了“4月28日”,我找到了与结尾相照应的句子是。  4、读了课文,我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20分钟环节四:四、我会理解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是这样理解的:1、在“被捕前”这件事中,这个句子我会理解。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

4、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读读李大钊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从中可以知道父亲是个怎样的人?2、在“被捕时”这件事中,这个句子我会理解。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1)李大钊在孩子眼里是个怎样的父亲?(2)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什么?3、在“法庭上”这件事中,你还找到了那些?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

5、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种伟大的力量”指什么?看得出李大钊具有()。15分钟环节五:五、我会说1、我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的李大钊。2、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它们有联系?找出文章中前后照应的句子。3.学完课文后,请写一写。我想对先烈说:我想对同学说15分钟环节六:六、我会写马上就到清明节了,我能写下一段悼念李大钊的留言,并且还能运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10分钟板书设计-被捕前-形势严峻工作紧张→忠于革命-(1——7)-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视死如归-(8——

6、17)十六年前的回忆--被审时-平静慈祥安定沉着→坚贞不屈-忠于革命,为国捐躯(18——28)-被害后-伤心过度记住日子→为国捐躯-(29——32)达标训练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答案:(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

7、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教学反思一、设疑导趣学习要靠自己思索而得。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该课教学时,我首先引题激趣,巧设悬念:课文为什么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接着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启发学生弄清课题的关键词及与课文内容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主体,掌握学习方法。二、质疑导思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质疑设疑,从而

8、知道学生那些内容不理解,学习重点在哪里,便于有针对性地实施目标教学,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教学到李大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