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54030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8
《浅谈清洁生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者:张少强(马关云铜锌业有限公司)时间:2015年5月17日摘要:本文是作者多年在一线工作和管理中写出的论文。作者在日常生产和管理中注意到,要做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意识和行动上改变自己,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大家认识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企业和国家能否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引导身边的人一起做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才会越
2、来越强大。关键词: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论文主体: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说出来很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是一件非常辛苦和复杂的工作。下面我把它们三部分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以求提高。―、清洁生产所谓清洁生产是指由一系列能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清洁生产方案所组成的生产、管理、规划系统。它是一个宏观慨念,是相对于传统的粗放生产、管理、规划系统而言的;同时、它又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慨念,它是相对于现有生产工艺和产品而言的,它本身乃需要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完善和提高其清洁水平。6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和必要性。清洁生产是
3、一种新的创造性理念,这种理念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以增加生态效率,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资源和能源的短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开发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对所产生的污染进行末端治理所实现的环境效益是非常有限的。若关心产品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依靠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消除污染可能更为有效,因此清洁生产的慨念和实践也随之出现了,
4、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讯速推广。首先、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环境战略。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先污染、再去治理,这是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清洁生产要求从厂房设计开始,到选择原料,工艺路线和设备,以及废物利用,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地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清除污染物的生产,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其次、清洁生产体现的是节约型的增长方式。清洁生产要求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模式,走内涵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革新生产
5、工艺,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合理高效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6最后、清洁生产体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传统的末端治理、投入多、运行成本高,治理难度大,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清洁生产的最终结果是企业管理水平,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环境从根奔上得到改善。清洁生产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最大不同是找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结合点,能够调动企业防治工业污染的积极性。要真正做到清洁生产,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
6、从我做起、从节约一杯水和收集一粒尘做起。只有从意识上真正认识到清洁生产的重要性,我们才会习惯性地清洁生产、美化家园。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刚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百分之十。这是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下定决心、用最大力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节能减排工作。6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意义
7、。在目前、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这些电和钢材白白浪费掉的同时,发电厂发电和钢厂炼钢所需要的煤炭等资源以及所排放废气和污水给环境带来的违害;发电厂和钢厂的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只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必须从每一个人抓起。其次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一个节能减排机构,有针对
8、性地领导全体员工节能减排。从关一个灯、捡一个螺帽开始,组织全体员工行动起来,建设成为一个节约型企业。健全考核制度,奖惩分明,对有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不遵守规章制度,乱丢、浪费、乱排人员进行严厉惩罚。最后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平台。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