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的解释

法律行为的解释

ID:40853171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法律行为的解释_第1页
法律行为的解释_第2页
法律行为的解释_第3页
法律行为的解释_第4页
资源描述:

《法律行为的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法律行为的解释《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对合同的词句、合同有关条款的理解,旨在揭示该合同内容的一般含义。该词句或条款应属于意思表示中的“表示”部分。如果合同内容的一般含义无法确定系争的条款真实意思,则应当考察合同的目的或交易习惯,通过适用诚实信用之方法,以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这种方法不是单纯的去考察当事人的内心的主观“意思”,而是通过解释客观的“表示”,由外而内,由客观到主观,以探求当事人真意。所以可以理

2、解为“客观主义”的解释论。合同法律行为乃最重要之债权行为,亦为最重要之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解释乃相当复杂之学问,笔者通过本文对一些基本观点加以梳理,以便于理解和适用。一、法律行为解释中几个主要概念规范性意思:通过规范、客观的解释方法确定真实意思。法律解释所要寻求的即为“规范性意思”,梅迪库斯指出,“解释的目的并不是要确定表意人的真实意思,毋令说,解释旨在查知相对人可以被理解的意思的东西。我们把这个东西称作‘规范性意思’”【梅:《德国民法总论》p239页】拉伦兹认为:“表示的关键意义并不是表意人所指的意义,而是根据规范解释应具备的意义”【拉

3、伦兹:《德国民法通论》下p484】陈自强认为:“规范解释系从法律规范的立场解释意思表示,既不偏向表意人,也不完全以相对人主观所理解的为准,强调意思表示的解释,应依诚信原则,斟酌交易习惯,视有理性的第三人若处于相对人的立场,将会如何理解意思表示,即探求相对人对意思表示的了解可能性如何”可归责性原则:表意人有义务用相对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为意思表示,否则就具有可归责性;受领意思表示的相对人也有义务努力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否则可以反证表意人不具有可归责性。拉伦兹认为:“所谓可归责性,是指表意人如尽必要之注意,本来能够认识到他的行为会被他人作出这

4、样的理解的。在这些情形中,表意人未曾具备的自决,为责任原则所替代了”【拉伦兹:《德国民法通论》p484】,通俗的讲,只要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存在歧异,而第三人一般会作出与相对人相同的理解时,以相对人理解的意思表示为准。表意人因其意思表示具有可归责性,所以不去探求其所欲表达之意思。错误的表示不生影响原则(falsademonstrationonnocet,台湾学者翻译为:用语错误无害真意):如果某项表示的受领人是在表意人所指的意义上理解该项意思表示的,那么表示中客观存在的多义性甚至错误,对表示的意义不发生影响。【拉伦兹:《德国民法通论》下p45

5、9】这种情况下,虽然表达的词义存在瑕疵,但表意人和相对人对真实意思理解一致,均无异议,故无解释之必要。二、法律行为解释的方法法律行为的解释,有主观解释规则、客观解释规则、客观兼主观解释规则(参见李永军《合同法》)。主观解释,旨在探求当事人内心真意;客观解释重在探求客观上可为相对人理解之意思表示;客观兼主观解释,乃通过客观之解释以达到探求当事人内心真意之效果。法律行为解释经历了从主观到客观解释的发展过程,客观兼主观解释是调和两者的一种折中方法,但适用上与客观解释相同。客观解释规则之所以能占据通说地位,主要基于保护信赖利益和交易安全的考虑,以

6、及表意人内心真实意思探求之困难。这是在法律规范目的指导下的一种解释路径。表意人有义务让自己的表达让相对人能够准确的加以理解,如果表意人用模糊的词语表达其意思,使相对人尽了必要的注意义务而作出一个合理的理解,则基于相对人信赖利益的保护,以及表意人本身的可归责性,径行认定相对人理解的意思为真实意思。如果表意人可以动辄以外在表示与其内心意思不符合为由,推翻对其不利的法律行为,则社会生活中的信赖和交易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相对人的利益将处于不确定的危险之中,对社会稳定繁荣极为不利。其次,表意人的内心真意到底为何?只有表意人自己最清楚,相对人和法官不

7、是孙悟空,不会变成“蚊虫”飞到其肚子里去看个究竟。所以严格的进行主观解释,是做不到的。最后,作为法律行为核心要素的意思表示,由意思和表示构成,只有当主观意思表示出来时,才能发生法律效果。所以表示具有独立于意思的重要意义。同时,在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中,只有相对人受领了该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才对相对人产生法律效果。而相对人只能根据外在的表示理解其意思,既然意思表示对相对人有拘束力,则应以相对人可得理解的意思表示为准。当然,客观解释并非绝对,法律还赋予了表意人其他的救济方法,即如果意思表示出现错误的话,表意人可以撤销意思表示。这兼顾了表意人的主

8、观意思,所以学说上普遍认为,法律行为解释以客观解释为主、主观解释为辅。如果表意人有确切证据表明表示与其内心真意不符,则可撤销意思表示。但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同样要予以保护,相对人可以通过主张缔约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