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争论

汉字简化争论

ID:40851391

大小:394.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8-08

汉字简化争论_第1页
汉字简化争论_第2页
汉字简化争论_第3页
汉字简化争论_第4页
汉字简化争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字简化争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漢字簡化爭論是一個正在進行的討論漢字之正式字體的話題。由於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地區的人使用習慣、文化認同,及政治上的意識形態不同,而持續被提出來爭論。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如日本、馬來西亞、韓國、越南則較少關注。這裡所謂的「漢字簡化」,主要針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推行的簡化字,這個方案已經為聯合國及各國際組織接受。其它國家例如日本的漢字簡化方案只是涉及非中文漢字,與本討論無關。本條目下的「繁體字」是大陸提出的概念,被香港引用,在台灣也稱「正體字」。而大陸官方把簡化字確定為正體字,繁體字是非規範漢字。漢字簡化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著手進行漢字整理和簡化工作

2、。1952年在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下成立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重點研究漢字簡化問題。1953年毛澤東提出:「作簡體字要多利用草體,找出簡化規律,作出基本形體,有規律地進行簡化。漢字的數量也必須大大減縮。只有從形體上和數量上同時精簡,才算得上簡化。」1954年12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改組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簡稱文改會,直屬於國務院。1956年1月《漢字簡化方案》由國務院正式公布。從1956年2月至1959年7月先後分四批推行。1964年5月文改會編印出《簡化字總表》。經過補充、調整,簡化字由方案收錄的515個增加到2236個,1986年10月經國

3、務院批准,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又對原來總表中的個別字進行了調整。[參1][編輯]簡化字的國際影響1.基於政治理由,聯合國及各國際組織均採用了大陸的簡化字作為中文標準。大多數國家因與大陸有邦交,也均接受了大陸的簡化字。2.華人為主的新加坡是中國以外唯一採用中文作為官方文字的國家。大陸簡化字成為新加坡官方標準。3.中國周邊多數國家如馬來西亞、韓國、北韓、泰國的中文出版物都採用大陸簡化字方案。[3][14]韓國的漢字店招多採用繁體字,東南亞漢字店招繁簡並用。4.海外華人圈多以移民來源確定繁簡使用。大陸新移民一般使用簡化字,港台移民及1949年之前的移民後代

4、一般使用繁體字。唐人街店招多使用繁體字。5.由於大陸居於國際交往強勢地位,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近30年,外國人學習中文基本按簡化字方案,簡化字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國際中文規範。[註1][編輯]中國官方態度中國政府對繁簡爭論的基本態度如下:[編輯]繁簡三方針一、繼續貫徹國家現行的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漢字簡化的方向不能改變。各種印刷品、宣傳品尤應堅持使用簡化字。二、海峽兩岸的漢字,當前可各自維持現狀,一些不同的看法可以留待將來去討論。三、書法是一種藝術創作,寫繁體字,還是寫簡化字,應尊重作者的風格和習慣,可以悉聽尊便。[註2][編輯]簡化字是大陸法定漢字規範按照

5、大陸政府的法律規定,今天在大陸簡化字已取代繁體字成為正體規範漢字,而繁體字則被定為不規範漢字。日常使用漢字,字形和筆順要以《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公布的7千個漢字為依據,而繁體字是不在這7千個漢字之列的。一般情況下使用繁體字於法無據。只有特殊場合可以使用繁體字,例如古代漢語、古典文學、歷史、考古學、古文獻學等課程相關的書籍,書法美術作品,已經註冊的商標,老字號,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的涉及漢字的道具,對台港澳的宣傳等等。[註3][編輯]漢字簡化淵源近代很多中國學者提出了漢字簡化意見,在當時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力。其中有些觀點已經被多數中國人認同,而另一些看法今天已經

6、被多數人認為不適當。自19世紀開始,處於強勢地位的西方文明開始進入東亞,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中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當中有人堅持漢字的傳統,但亦有不少人認為應該放棄使用漢字。這些認為應該放棄漢字運動的立論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因為當時漢字不能透過打字機排印,而必須使用巨型的排版房,鉛字排版廠房極大,生產成本高昂,資源耗費甚鉅,工人訓練費時,尋字困難無比,排字效率低落,因此手抄書仍相當普遍,偏偏漢字筆畫繁多,書寫不如拼音文字快速方便。為此許多使用漢字國家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

7、也正是基於這種思想。日本在按照日本人的觀念簡化漢字筆畫的同時,更大幅度減少了當用漢字數量,並在日文中設計了假名的拉丁轉寫方案。韓國(含北韓)和越南等紛紛放棄了漢字的官方文字地位,改用韓文(韓文)、越南文。另一方面,隨著西方文化的引進,漢字難寫難讀在當時被認為是中國識字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有人提出漢字有「三多五難」:「三多」是字數多、筆劃多、讀音多;「五難」是難認、難讀、難記、難寫、難用。甚至有激烈的觀點認為漢字導致了中國走向衰亡,必須改造漢字。五四運動領導者傅斯年曾批評漢字說:「漢字起源是極野蠻,形狀是極奇異,認識是極不便,應用極不經濟,真是又笨又粗,牛

8、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1]魯迅曾經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