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45308
大小:322.11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8-08
《金融创新的种类、影响和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章金融创新的种类、影响和理论所谓创新,是指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运用新的生产要素、采取新的生产方式等。金融创新就是改变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添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且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发展中国家致力于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界也经历了一次革新浪潮,即所谓的“金融创新”。创新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至70年代各项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到80年代已形成全球性大趋势。创新内容:突破了金融界多年来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方面都进行了明显
2、的变革。6.1金融创新的背景金融创新是个历史范畴,其背景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国际背景,主要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流动。——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以及“石油美元”的回流。——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和影响。二是国内背景。主要是管制与反管制、防范金融风险,二者交织一起,难以严格区分。6.2金融创新的动因第一,国际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首先,发展动力来自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全球性扩张,客观上要求金融业也实现国际化和现代化,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满足跨国生产和销售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其次,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资本不断集中,促进
3、了银行资本也趋向集中和垄断,一些国际性大银行面对竞争,主观上也需要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获取超额利润。第二,经济环境中的风险性增大,尤其是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变化莫测。利率反映了人们对通胀的主观预期和当期投资的未来收益,当通胀率上升时,利率自然会随之升高。短期利率上升造成对长期证券和不动产投资收益率下降,剧烈的利率波动会导致一些巨额投资的溢价或资本损失,增大了投资的不稳定性。为避免通胀率和利率变动对投资收益和债务负担的影响,降低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就创造出一些新的债权债务工具,如可变利率存单和可变利率贷款;还开发出远期交易和期权交易等套期保值方式。第三,技术进步,尤其是
4、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业发展铺平了道路。20世纪50年代始,计算机被引进银行业,最初应用于工资、账目方面的大量数据成批处理,但自70年代以来,逐渐用于银行内部的各种复杂的资金清算和划拨。一国之内甚至国际间银行业务日益纳入自动化处理系统之下。1973年成立的“全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SWIFT),目前已扩展为一个拥有50多个国家、1000多家银行的巨大国际间电讯联网系统。它将美国36家最大的银行与15个国家的300多家大银行用电脑和现代光电通讯设备连成一体,专门处理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跨国银行间的汇兑和结算业务,每天调动的电讯高达6万件以上。银行零售服务和批发服务的电子化趋势
5、。前者包括代理收付、存取款和转帐服务等,后者包括通过电子计算机建立起巨大的信息库和信息处理系统,为大公司、大企业提供资信报道、行情预测分析以及咨询服务。第四,金融管理环境的变化。大危机后,金融管制加强,束缚了银行手脚,造成资金限制和利润损失。如,美联储“Q项条例”(REGULATIONQ),规定商业银行储蓄和定期存款利率最高界限,而这最高界限低于西欧各国美元存款的利率,使得银行储蓄无吸引力。再如,美政府货币政策中《M项条例》,规定商行要向联储缴纳很高的无息存款准备金,导致商行设法开发新的负债方式,以逃避严格的准备金要求。此外,对银行账户种类和功能的限制,对跨地区设置金融分支机
6、构的限制等,都不同程度激发了金融创新的积极性。6.3金融创新理论国外金融创新理论主要集中在探讨金融创新的动因上。1.技术推进理论计算机、自动提款机、终端机。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加快了资金调拨速度,缩短交易时间和空间距离,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使24小时连续性的全球金融交易成为现实。技术创新论代表人物是韩农和麦道威。他们的研究对象仅限于自动提款机,实际上对计算机、电子通讯等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未能取得充分证据,也无法解释许多除技术外的其他因素促成的金融创新。2.财富增长理论代表人物:格林包姆和海沃德。在研究美国金融业发展史时发现,科技进步引起财富增长,人们要求规避
7、风险的愿望随之增加,促使创新不断出现,金融资产日益增加。因而财富的增长是金融创新和金融资产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因。财富增长理论主要从金融需求角度探讨金融创新成因,有其片面性。(1)单纯从金融资产需求角度分析金融创新成因需一定前提条件,即金融管制的放松。否则,会抑制因需求产生的创新动机。(2)需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综合考虑,仅有需求而缺乏供给动力的金融创新难以推广和持久。(3)该理论强调财富效应对金融创新的影响,忽略了替代效应,即利率变动对金融创新的影响,无法解释20世纪70年代后出于为转嫁利率、汇率和通胀风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