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午后》课件

《牧神午后》课件

ID:40841733

大小:2.75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08

《牧神午后》课件_第1页
《牧神午后》课件_第2页
《牧神午后》课件_第3页
《牧神午后》课件_第4页
《牧神午后》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牧神午后》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牧神午后》德彪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些关于法国的歌曲,你们认为法国的歌曲会有什么样的特点?法国歌曲的特点一、鲜明的民族性。二、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三、艺术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来自于法国,在学习之前,我们想看看相关的背景介绍。19世纪末的法国,正处于各种思潮纷纷涌现的时期。在巴黎文学艺术界最盛行的是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绘画上的印象主义。所谓象征主义是由当时法国诗人马拉美等倡导发展起来的。他们不主张在创作中直接表达感情,更不屑于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过分重视语言的形式美,把大量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本身的音韵起伏上,甚至不惜牺牲语言概念上的清晰。他们的诗作

2、让人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但又往往不知所云。1892年,30岁的德彪西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作开始创作一部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马拉美诗作的大意是描述西方传说中的牧神在半醒半睡的昏昏然之中所出现的朦胧幻觉。马拉美认为自己这首诗可以配上音乐。1894年,《牧神午后》在巴黎首演,马拉美也亲临助阵。在这首乐曲中,德彪西以其细腻的手法准确地烘托出了原诗的意境。长笛奏出模拟牧神芦笛的懒洋洋的曲调,富有空灵感的竖琴伴奏,略显忧郁的和声,都与马拉美的诗意紧相吻合,如出一辙。作品简介《牧神午后》是印象派音乐的奠基之作,完成于1894年。原准备写成《一个牧神午后的前奏、间奏和

3、终场改编曲》,后修改、压缩为前奏曲形式。他在首演的节目单上写道:“这首前奏曲的音乐是对斯蒂法努·马拉美美妙的诗篇的非常自由的图解。”欣赏提示乐曲结构较自由,但大体保持了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乐队的主要乐器是木管、弦乐和竖琴。木管多用低音区,圆号与弦乐常加弱音器,音响奇异、柔和,整个画面如蒙上一层薄纱。同学们学习完这首歌有什么样的感受?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