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35546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常见的局部腐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的局部腐蚀一、电偶腐蚀1、不同金属的接触腐蚀(接触腐蚀、双金属腐蚀)。2、MMn++ne2H++2eH23、异种金属接触产生腐蚀电位差异,金属界面附近产生电偶电流,电位较低的金属M为阳极,溶解速度增大。4、两者电位差较大,腐蚀倾向较大5、阴极与阳极面积比值(SK/SA)增加,阳极金属腐蚀速度增加,即增大阴极面积,阴极析氢反应加速,阳极溶解速度增大。6、阳极腐蚀主要集中在接合处附近,超过一定的距离(有效距离)就几乎不存在电偶效应。7、热电偶腐蚀控制(1)选择相容性材料:尽量避免异种金属或合金接触,尽量选取相容材料,在电偶序位于同组或位置较近的金属或合金。(2)合理的结构设计:①避免小阳极—大
2、阴极结构,大阳极—小阴极结构相对安全,因为阳极面积大,溶解速度相对减小。②不同腐蚀电位金属材料接触时,将其绝缘。③插入第三种金属,当绝缘设计困难时,可在其中插入能降低两者电位差的一种材料。④将阳极部分设计成易于更换的部件。二、小孔腐蚀1、金属局部位置出现腐蚀小孔,并向深处发展,其余区域不腐蚀或腐蚀很轻微。孔蚀或点蚀2、蚀孔径小,只有数十微米,孔深,深度大于孔径。孔口多有覆盖物。3、从开始到暴露要经历几个月或1~2年的诱导期.4、蚀孔通常沿着重力或横向发展,很少在朝下的表面发生孔蚀1、通常发生在有钝化膜或保护膜的金属表面,如不锈钢、钛、铝合金等。由于金属表面存在缺陷(表面位错、非金属杂质等)和活
3、性离子(Cl-),金属钝化膜局部被破坏,成为阳极,未被破坏的地方为阴极,形成钝化—活化电池,生成小蚀坑(孔径多在20~30微米)。孔外金属表面受到阴极保护,维持钝态。2、FeFe2++2eCrCr3++3eNiNi2++2e3、随着氯离子不断迁入,使孔内形成金属氯化物(如FeCl2)的浓溶液,继续水解生成盐酸,孔内pH值降低,在介质重力影响下,孔蚀向深处发展。4、自催化酸化作用:在腐蚀过程中,孔口的pH值逐渐升高,可溶性的盐如Ca(HCO3)2转化为CaCO3沉淀物,沉积在孔口,形成闭塞电池,孔内氯化物积聚、水解,酸度进一步增高,可使pH接近于0。5、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加速孔蚀的进程。6、介
4、质处于静止是对孔蚀的速度比流动状态大(层流),当流速增大至湍流时,高速流体在金属表面发生磨损腐蚀。7、粗糙、残留焊渣的部位,易发生孔蚀。8、金属在介质中必须达到击穿或电蚀电位才发生孔蚀。9、孔少,孔较深,孔多,孔较浅。10、在不锈钢中加入钼、氮、硅等合金元素。或同时提高铬含量。缓蚀剂:增加钝化膜稳定性或有利于迅速再钝化外加阴极电流保护。一、缝隙腐蚀1、焊缝(气孔)、铆缝、垫片、法兰连接面、螺母压紧面、锈层、(泥沙、杂削)沉积物下面,一般宽度0.025—0.1mm。大于0.1mm缝内介质不能形成滞留。2、缝隙内缺氧,成为阳极,产生自催化加速作用,引起腐蚀。3、几乎所有的金属和合金都会产生缝隙腐蚀
5、,比孔蚀更为普遍。4、机理:初期,金属离子或氧浓度差电池作用,进一步发展,与孔蚀相似,属于闭塞电池的自催化过程。5、不锈钢对缝隙腐蚀的敏感性比碳钢高,更易引起腐蚀。6、步骤:(1)开始时,只有微小的阴极电流从缝内流出,整个金属表面(缝隙内外)仍处于零电位状态,及处于钝化状态。(2)一段时间,缝隙内外氧浓度差增加,缝隙内金属电位较负,使缝隙内阳极溶解加速,Fe2+、Cr3浓度增加,促使Cl-向缝隙内迁移。(3)氯化物水解pH值下降,腐蚀电流增加。(4)缝内金属处于活化态,缝外金属处于钝化态,构成大阴极-小阳极的电偶电池。7、孔蚀窄而深,缝隙腐蚀宽而浅。8、氯离子浓度、氧浓度(大于0.5ppm)、
6、温度越高缝隙腐蚀危险性越大。9、耐缝隙腐蚀材料哈氏合金C-276(0Cr16Ni57Mo16Fe6W,超低Si)、Cr28Mo4和Cr30Mo3。10、在结构设计上避免死角。一、晶间腐蚀1、腐蚀沿晶粒边界或其邻近区域发生,对晶粒本身的腐蚀较轻微。2、表面看不出任何腐蚀迹象,金相显微镜发现晶界呈网状腐蚀形态。大大削弱了晶粒间的结合力。破坏突然。3、贫化腐蚀机理:晶间腐蚀的敏化温度或奥氏体不锈钢使用的危险温度,钢受热或缓慢冷却通过450~850度温度区。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焊缝两侧2~3mm处可加热到400~900度,形成晶间腐蚀敏感区,铬,铁生成复杂化合物[(Cr、Fe)23C6]从固溶体中析
7、出。消耗晶界附近大量的铬,晶界附近铬含量低于钝化的限量(12%),晶界形成贫铬区,电位下降,晶界和晶粒构成活态-钝态微电偶(小阳极-大阴极)电池。4、晶界杂质选择溶解机理:当固溶体含杂质磷100ppm或杂质硅1000~2000ppm时,它们会偏析在晶界上。这些杂质在强氧化介质作用下溶解,导致晶间腐蚀。在敏化处理时,碳和磷生成(MP)23C6或碳先偏析,限制了磷等杂质向晶界扩散,减弱或消除了晶间腐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