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34704
大小:5.43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08
《工大景观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景观调研报告南京工业大学园林景观调研分析报告班级:建筑1202班姓名:刘肖蕾日期:2015.11.15指导老师:张凯云15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景观调研报告一、分析工大校园景观规划是如何结合地形展开的调研对象:工大校园的地形走势、地段分区、景观总体规划和布局。调研目的:通过周围环境入手,从整体到局部来总结南工大景观环境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关系。调研分析: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选址于江浦大学城,前临长江,北依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基地处于老山山脉丘陵地带,南北长为2220m,东西宽920m,南
2、面为联系城区的主干道。基地地势南低北高,是被多座小丘陵分割的多道冲击地。用地比较零散,山地树木茂盛,基地随处可见背面老山森林公园的优美景观。校区的景观规划,从地形入手,划分分区,因地制宜,组织交通,创造景观。地处国家森林公园山脉余脉,将校园地形与生态环境及森林公园景观结合,并且利用地形与景观突出校园特色,整合各个分块区域,使其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如何利用地形分隔空间,这几个问题是校园景观规划的关键所在。15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景观调研报告校园的景观特点,有三个方面。第一点是山青水秀,将凸地形和凹地
3、形的造景特点发挥到最大,充分利用高差,制造人工水景。规划在尊重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散点式、自由式的灵活布置建筑,以镶嵌于山林的院落式的建筑布局来营造现代大学的书院气氛。老山山脉在基地内呈现指状渗透的态势。这种建筑穿插在绿林间的做法,顺应了地形的同时,增加了观赏的趣味性。基地的腹地为中央森林公园,公园为小山坡,分流主干道人流,也是基地中绿化造景的有利部位,对于南部园区的视觉效果起到了背景的作用。水体与山体呈反向渗透关系,各组团均形成背山面水的形式,促使建筑与生态空间实现最大程度的融合,也使得北面森林
4、自然景观渗入校园空间里,融为一体。同时,校园内山体与基地外生态环境形成连续的生态脉络,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和连续的生态系统。整个浦口校区被校内一条主干道江浦大道分为东西、北面三个部分,西面规划主要为学生生活区域,其中有学生公寓,学工食堂,商业店铺等等。东面规划主要为教学区域和活动区域,包括教学楼,办公楼,体育馆,体育场,还有浦江学院宿舍。北面为水塔、山林、水景。作为地势最低的西面生活区,由一条山路与主干道分隔开,对视线上也有天然的遮挡作用,整体规划上也有了动静分区的效果。地势较缓,呈带状分布楼房,适宜学生
5、活动多的功能区域。宿舍楼均背山而建,引入山景,开辟小路。东面的教学区域地势相对较缓,建筑分布集中且密度较大,沿着主干道依次布局,往北部方向延伸。丘陵地带则大量设置绿化,来缓解建筑和道路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一些微景观处,还有,引导、遮挡、美观、分隔、点睛、收音的作用。北面部分的地形较复杂,以中央森林公园为界往北,地势越来越陡峭,有大面积片状式绿化环绕道路和建筑,形成包围的态势。最高点水塔坐落在山体坡上,四周分散点状式的绿化和水体,突出轴线和中心位置。15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景观调研报告第二个特点
6、,表现在新区与旧区的融合改造。规划以整体设计的理念为指导,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旧区、新区及发展用地的关系,并将三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新区与旧区既以山体绿化合理分隔,又以景观步行带与外圈环路相连,形成有机融合的整体。规划保留难免原有的教学区,在中部山谷布置第二教学区,形成两个教学中心的均衡布局。在两个教学区之间,利用原有水系设计宽阔的步行带,最大程度地减少中间干道面临的交通压力,同时也为联系和整合新旧校区的资源奠定基础。第三个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校园——平行分区布局与人性化的景观造型。规划以人为
7、本,以步行尺度为基准,采用教学区与生活区平行布置的分区,从而能较好地解决大型山地校园的校内联系与使用的问题。教工生活区与学生生活区形成一个倒“L”形布局,与略成“L”形布局的教学区相吻合,从而使教学区与生活区域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各区之间通过以步行道为主的轴线联系,并将距离控制在适于步行的尺度内,是学生能方便地往返于各区,并能欣赏途中优美的生态景观。交通系统设计遵循“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原则,结合起伏的地形,形成外圈环路与内部步行道结合的交通系统。曲水景观步行带,以及学术轴和生活交往轴在教学区与学
8、生生活区内部组织了舒适、流畅的步行流线,并相互联系形成一体,构建了完善的步行网络。第四特点,山地园林——以园为核心的多中心格局。规划借鉴山地园林的空间组织方式,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各种形成的院落重重相连,分合有度,形成一种“建筑中有园林,园林中有建筑”的布局,塑造人性化的校园尺度和富有园林气息的空间机理。各组团分区均以园林(水面、山林)成为各组团中主题各异的交往中心。校园整体环境塑造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为主,将组团式的建筑群体融于自然环境中,营造以连续的生态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