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第00章,绪论

00第00章,绪论

ID:40813661

大小:557.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8-08

00第00章,绪论_第1页
00第00章,绪论_第2页
00第00章,绪论_第3页
00第00章,绪论_第4页
00第00章,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00第00章,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绪论生物化学(Biochemistry)即“生命的化学”是研究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类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化学的分类:1.静态生物化学:2.动态生物化学:3.功能生物化学:因此,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领头学科。一、生物化学的概念与任务二、生物化学发展历史1828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的化学家弗里德利克·魏勒(FriedrickWöhler)在实验室里将氰氢铵(ammoniumcyanate)加热产生了尿素(urea)。19世纪末以前是叙述生物化

2、学阶段(一)尿素合成使“活力论”遭遇第一次打击加热NCONH4H2NCONH2(氰氢铵)(尿素)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VonLiebig)在19世纪2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燃烧”学说——动物通过呼吸获取空气中的O2,氧化分解摄取的食物,产生水和CO2,并且释放热量,保持体温,维持活力。李比希将食物分为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类主要成分,并提出物质在生物体内可进行合成和分解两种化学过程。物质代谢(metabolism)的概念就这样产生了。(二)“燃烧”学说使“活力论”再次遭遇重创1830-184

3、2,Liebig(德)将食物分为糖、脂、蛋白质类,提出“代谢”一词,证明动物体温形成是食物在体内“燃烧”的缘故。最先写出两本生物化学相关专著。既然生命活动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化学反应又是在何处进行的?1665年,马尔塞罗·马琵季(MarcelloMalpighi)发现红血球(细胞)。同年,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发现植物树皮细胞。1838年(有说1839年),马采斯·史雷登(MatthaisSchleiden)和泽奥多尔·史旺(TheodorSchwann)证明,细胞是植物的结构单

4、位。(三)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史旺的学生鲁道夫·魏尔啸(RudolfVirchow)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由细胞产生”,“细胞是所有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就是进行化学反应的场所。细胞学说使有机化学与生物学(主要是生理学)结合,为生物化学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化学家恩斯特·霍普-席勒(ErnstHoppe-Seyler)首次从血液中分离出血红蛋白,证明“血液的红色是由血红蛋白的颜色引起的”,并在1864年将血红蛋白制成了结晶(crystal)。1877年,霍普-席勒创立了德文《生理化

5、学杂志》(ZeitschriftfürPhysiologischeChemie)。这时,生物化学从生理学分出作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诞生。(四)血红蛋白赋予血液红色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首先证明,只有活的酵母细胞才能进行发酵。1833年,在巴黎一个糖厂工作的安塞尔莫·佩因(AnselmePayen)和简-弗朗修斯·泼骚兹(Jean-FrançoisPersoz)从麦芽中分离出一种可使淀粉转变为糖的可溶性物质,即淀粉酶(diastase,后来化学家又称之为amylase)。稍后几年,

6、细胞的发现人史旺又从胃液中分离出类似于如今胃蛋白酶的物质,并证明这种酶是由胃细胞产生的。(五)酶是化学反应的主宰1861年,莫里兹·特劳伯(MoritzTraube)等提出,是一种“可溶性催化剂”催化糖的“发酵”。1878年,威尔海姆·库奈(WilhelmKühne)首先引入“酶”(enzyme)的概念,用以描述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可溶性催化剂”。1897年,爱德尔德·布希奈(EduardBuchner)(诺贝尔奖,1907)和汉斯·布希奈(HansBuchner)两兄弟实验证明,无细胞的酵母提

7、取液仍可催化生醇发酵反应,使巴斯德关于“只有活的酵母细胞才能进行发酵”的认识前进了一步。20世纪初,生物化学之父埃米尔·费舍尔(EmilFischer)(诺贝尔奖,1902)首次证明蛋白质是由不同数量、种类的氨基酸组成的,并采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几种由1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以这些合成多肽为底物,分析酶的催化活性,发现酶对底物有一定的选择性(特异性),验证了他早在1894年提出的酶催化作用的“锁-匙”学说。费舍尔测定底物化学结构的方法对20世纪生物化学研究一直产生极大影响。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埃米尔·

8、费舍尔(EmilFischer)1890-1902,Fischer(德)首次证明了蛋白质是多肽;发现酶的专一性,提出并验证了酶催化作用的“锁-匙”学说;合成了糖及嘌呤。1902年获诺贝尔奖。在20世纪的头二、三十年,“酶的非蛋白质性质”一直束缚着人们的科学思维,是詹姆斯·萨姆奈(JamesBSumner)(诺贝尔奖,1946)解除了这一科学禁锢。1926年,萨姆奈第一个成功地制备了尿素酶(urease)结晶,并首次证明酶是蛋白质。(六)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约翰·诺尔瑟普(John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