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 理解 尊重

关爱 理解 尊重

ID:40808924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8

关爱    理解    尊重_第1页
关爱    理解    尊重_第2页
关爱    理解    尊重_第3页
关爱    理解    尊重_第4页
关爱    理解    尊重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爱 理解 尊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爱·尊重·理解——谈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学校:温州市第二职业中专姓名:钱彤邮编:325000电话:138577925675关爱·尊重·理解——谈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摘要:近几年,传统的德育因其习惯于采用自上而下硬性灌输的教育模式和而遭到批评,它缺少对学生人性化的尊重和关怀,不利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自立自强、公平公正、进取创新的道德人格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对道德教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就不难发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在情感上是否接受。而缺乏情感体验,就无法进一步理解道德知识,使之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并支持自己的

2、道德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用人文精神做德育工作。关键词:以人为本关爱尊重理解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德育工作采取诸如开设思想品德课、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懂得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鞭策自己,追求自身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完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德育新的内涵。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要树立新的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用人文精神来做德育工作,强调关爱、尊重、理解学生。一.关爱学生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我总忽视对女儿的关心,所以平时很少与她进行沟通。一天读初二的女

3、儿回家很郁闷,问原委,才知道今天他们班的班主任要求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当轮到我女儿时,班级里竟没有一个同学能说出她的优点和缺点。她感到很失落,并告诉我,哪怕今天同学都讲她的缺点,也总比没有优缺点好。这说明她是个没有特点的人,引起不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我知道,女儿在小学是班级的优等生,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关注,可上了初中以后,充其量在班级里只能算一个中等生,自然受老师关注的程度会降低。这件事对我的感触挺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动机和人格》一书中认为,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即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样我们的学生也有多种多样的需求,能够得到教师的关

4、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被人关注、被人爱、被人尊重,特别是自我价值的需要尤为突出。我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眼光过多关注的是那些优等生和后进生,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生则很少去关注。他们也渴望被人关注,渴望得到老师平等的关心和爱护,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所疏忽的。听说当母亲抱起啼哭不止的婴儿,哭声便会嘎然而止,这是他潜意识中希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学生也一样,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在生理、气质、智力、学习方面是有差别的,教师必须承认和尊重这种个体的差别,5对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

5、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用爱心去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还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偏心眼,要追求大面积丰收。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少一点责备,多一些赞美,让尊重、关怀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上的

6、和谐共振。带着爱心的教育是讲究方法的教育,是因地制宜的教育,爱会让老师自觉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而不会流于粗暴;爱会让老师真心实意地去探究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爱会让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不断前进。二.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人是世界万物中最重要的生命,也是改造世界的第一因素。现代教育理论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正是趋于人的重要性。在现行的素质教育中,其三大要义都围绕人来阐述。即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

7、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教育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我们知道,随着人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长,青少年学生在心理上也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性断乳”。他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要求独立自主,自尊心很强,要求别人把他们当着成人一样对待。这种“心理性断乳”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与尊重,青少年就容易发生心理反常。所以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自尊的需求是人的天性,尊重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