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07446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7
《关于化学学法指导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化学学法指导的思考广东韶关乳源县教育局教研室罗届中512700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习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其更主要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既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也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把侧重点由重“教”转为重“学”,这应该说是教学观的一大进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下乡调研发现,不少化学教师的学法指导在思想认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仍比较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们在教学过程渗透学法指导或者在开展学法指导课时,更多的是注重具体、外显的操作方法的掌握,忽略了对学生内隐的策略
2、系统的指导。教师们大都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技巧的指导,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的指导,集中注意的方法指导,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指导;比较注重学习环节的完善、改进,如制订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指导,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应考、课外自学等方法的指导;比较重视化学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观察方法的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当然,这些操作性的具体学习方法为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提供了落脚点,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我们认为这做得仍不够全面。显然,这些做法还停留在外显的直接作用于处理具体信息(输入、编码、储存、加工、转换、提取、运用)的方法指导上,缺乏对学生自身的
3、认知活动进展情况的信息进行自我计划、监控、调节的指导。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这种由内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组成的内隐策略系统是不可控、难以教的,只能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偶然形成。这种认识和实践仿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心理发展。 2、教师在学法指导中缺少整体性的规划和安排,年级间、学科间、学科内部缺乏衔接统一,往往是随章就节,没有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深入挖掘教材提供的丰富学法素材,进行典型分析、示范,强化训练、运用,构建分阶段、有层次的学法指导体系,而只是孤立讲授,“见着一个逮一只,碰见一双捉一对”,未能结网造船般地成为指导日后学习的工具。 3、偏重学法传授,忽视指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评价,造成学生的学法
4、知识大都呈僵化状态。表现在学生知道了某种方法,知道了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却不会在学习时加以应用,或者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情况条件下应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效果。这种学法指导究其实质,仍是把学生当作受训练和强化的被动接受者,虽然传授的是方法知识,但却不能促进学习提高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增加学生负担。 4、学法指导中只注重强调怎样激发、调动学生的动机、情绪、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习,而不注意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怎样才能加强对自身非智力因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从而主动促进学习,使自身的个性心理素质得到更好发展。 5、注重全体学生的集体指导,忽略了学法指导的个别差异,学法指导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5、。忽视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差异而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指导,结果不但抹杀了学生的学习丰富性和多样性,大多学生难以形成或者只能自发地摸索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 6、重“学”不重“纠”。由于学法中显著的个性差异性、应用条件的综合多样性和心智活动的内隐性,客观上造成教师不易诊断学生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在具体学法的指导和训练中,重“学”不重“纠”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漠视学生学法上出现的问题,更缺乏及时的辅导、诊治和纠正。 7、学法指导随着学习科学和学习指导实验研究、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总结的不断深化,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大多教师仍是比较重视化学学习方法
6、具体操作技术的训练方法的指导,缺少对整体性学法体系的研究,如对某类学法的理论依据的探讨、某类学法指导具体操作框架(即要素、程序、步骤)的确定及操作步骤之间内在规律的探讨等。理论研究也缺乏从有效学习标准、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特点和化学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探讨学法指导的要素、结构、类型、内容、功能。毫不夸张地说,目前不少教师学法指导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一种经验性的、甚至主观盲目的状态。 针对当前学法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和看法,以期抛砖引玉,请教于同行: 1、要克服学生不知怎样用、不知何时用而生搬硬套学法的做法,教师要在整体安排的前提下精心组织教法“学法化”。首
7、先,通过诱发、探求、归纳,引导学生掌握某种学法的规则性知识,明确有关方法的操作要点、操作程序、步骤和完成标准、注意事项;要通过精选例题和习题进行典型示范,深入挖掘其中涉及的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讲清讲透,建立解题模式,要努力结合教材内容把一些重要化学结论的导出过程抽象出来作为认识对象(即知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评价、运用,如从学习分子、原子、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的学习中导出的“现象—分析寻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