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02999
大小:38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07
《设计说明(设备修改)(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湖·香格里拉三期初步设计说明--排屋部分第一章总体设计篇一、设计依据:1.规划设计条件(1)本工程规划红线图;(2)桐乡市发展和改革局文件(桐发改审【2007】39号);2.有关地方法规规定规划设计技术指标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2008年(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浙江省居住建筑
2、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8)《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10)其它根据本项目确定的相关设计规范。二、场地分析:区位背景本项目规划地块位于逾桥路北侧地块商住小区位于桐乡市梧桐街道逾桥路北、世纪大道西、丁家桥港东、先生桥港南地段。基地现状基地呈较规则四边形,总用地面积40855.6平方米,适于开发建设。高程在2.72米-3.28米之间。3.工程位置详见总平面图,均为联排住宅等低层住宅。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篇一、总体布局规划根据周边景观资源条件,以社区车行道路和公共绿化空间划分形成数个住宅
3、邻里组团,以多层次、半开放式的围合空间为基本的组织原则,通过建筑和环境的错落布置,营造出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统一而又富有变化的整体。各片区基本形成中心和组团两级空间结构,并形成围而不合、形态各异的空间格局,营造灵活有序的空间形态和层层递进、庭院深深的意境。二、功能划分本项目充分结合用地,设置一条南北向的人文景观轴以及一条东西向的自然景观轴,通过轴线划分成小组团区域,独特的空间布局使人身临其境,仿佛来到真正的欧洲小镇。同时,整合建筑空间关系,营造生态环境空间。强调住区的院落式组合。在总体布局上,均为3层的排屋。整个小区形成了舒展而有韵律的街景轮廓,丰富城市天际线,充分的间距保证彼此之间
4、有足够的院落景观,形成独特的院落式组团。三、道路交通结构规划的道路交通组织以人车适度分流,营造安全、宁静的社区氛围,同时方便居民停车和出行为基本原则。1.出入口社区共设两个主要出入口,位于基地的南侧逾桥路。其中东侧入口主要服务社区的低层片区,通过入口处的建筑提示,强化了“归家”的心理暗示。西侧入口则为辅助出入口。避免了社区集中时段的人车拥堵。2.车行交通在保证车行交通社区车行道分为二级——社区主干道和组团支路。其中社区主干道贯穿整个小区,完全人行的组团支路设置在组团公共绿地中,营造归家的心理暗示,强化社区的归属感和场所感。3.停车系统社区停车采用地下车库方式。利用地下层布置机动车停车库
5、,在组团外围设置一-二个车库出入口。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在保证社区车行便捷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车辆对组团环境的干扰,易于创造和谐、融洽的邻里生活与文化。4.步行交通步行系统由居住区步行道、组团步行道、宅间步行道形成层层展开递进的网络,使之形成连续的高低和曲折变化和丰富的空间层次感,结合一系列绿化、水景、活动场地,成为环绕景观、建筑的纽带和休闲交往的场所。5.消防、紧急、救援系统紧急情况下,小区各入口均可通过消防救护车辆。消防、救护道路系统以机动车环线为骨架,可穿越广场、绿地、形成可达到各楼的应急扑救态势。四、环境景观一个优秀的小区环境,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位,渲染其独特
6、个性,给小区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增量。全方位着眼考虑空间与自然的融合。不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运用堆土成坡,铺地落差、植物配置等手法。本设计结合人文轴线与自然轴线在建筑布局上错落变化,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大景观与小景观穿插结合的整体效果。南北向的人文轴线与东西向的自然轴线将整个区块合理串联起来,严谨的人文景观与随性的自然景观形成视觉上的对比,精心设计的下沉庭院空间使住宅景观得以延续,车库局部设置的下沉采光庭院使传统意义的车库空间得以亮化、美化。合理设置的步行栈道与小品,追求步移景换的效果。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满足居民生活、体验自然的需求。立体的庭院体系使景观空间多样且丰富
7、,大大提升小区居住品质。第三章建筑设计篇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2008年(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