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69768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中国刺客与侠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刺客与侠文化发布时间:2007-10-915:02:58被阅览数:372次来源:中国怀旧网文字〖大中小〗)这是剑和酒的江湖。 最早的侠,是墨子。最先的武林,源于他所创的墨家。韩非子说,当时唯一能和儒教分庭抗礼的不是老子的道家,也不是申布害、韩非的法家,而是墨翟的墨家。 儒走向了庙堂,墨走向了江湖。 墨子时代的侠都要做到为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赴火踏刀,死不旋踵”。墨子本人就曾为了阻止强楚吞宋而“行十日十夜至于郢”。这时的江湖,略有金庸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风。 墨侠的精神,不仅潜移默化在历代农民起义中,而且
2、在中国下层社会具有广泛影响----重然诺、行兼爱、讲意气、轻生死。这正是后来江湖行为的准则。这时候的侠义,就是顺天、利民! 在庄子眼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是强盗,孟尝君和盗跖一样:盗跖还算盗亦有道,孟尝君却用软刀子掠夺百姓。真正的侠,是调和天下的圣人(见《说剑篇》)。----他的要求似乎太高了些。 侠毕竟是人。到了战国,士阶层出现后,侠义开始与节操合流-----墨与儒联姻了----侠有了义和忠两重内涵。 晋灵公十四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刺客出场了。他叫鉏麑,任务是去刺杀大臣赵盾(戏曲《赵氏孤儿》中孤儿之祖)。鉏麑凌晨潜
3、入赵府,看到赵盾“闺门开,居处节”,一时犹疑不决:以为杀民臣不义,弃君命不忠。在艰难的忠义选择中,他触槐而死。与他同时代的灵辄,为了报答昔日一饭之恩,反戈救主。在忠义之外,之恩图报成了最强烈的江湖原则。 忠与义在贬值----侠义逐渐由社会化退向了个人化。一旦恩遇成为行侠的理由,侠的内涵就收缩退化成个体志愿。 让我们看看这种转变吧: 《史记刺客列传》说道,鲁国的曹沫,为鲁将,三败於齐,割地求和。会上曹沫突然“执匕首劫齐桓公”,令还失地。得愿后投匕首,下坛就位,颜色不变----他还坚守着古老的信义原则,不仅对自己,也对敌人。而齐桓公,
4、更是表现出惊人的风范,临危不乱,脱险不违约----那个时代 侠客做得潇洒,连对手也是光明磊落的。 齐鲁会盟之后的167年,专诸带着他那柄天下闻名的鱼肠剑来了。专诸不是勇猛之士,传说干瘦得迎风即倒。他卷入了一场宫廷风波——侠的活动舞台不定期在江湖与庙堂之间。更加奇特的是当这样一个弱质的刺客刺中王僚之后,王僚居然叹了口气,说:壮士。然后放他走了。史记将故事改为“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相比之下,我宁可想信前者,侠本应该干得惊天动地,这样,使侠的事业本身带有强烈的戏剧色彩和悲壮精神。 再七十年后的豫让,陷入的是一场是非难分的大夫之间的
5、权力斗争。他可能算作是和一个失败的英雄。他不能在忠义之间象鉏麑一样做出明确的选择,他更没有完成做为刺客的使命。他为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卖命。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杀赵君,赵君再擒再放,这就使豫让本身的行为带有些无赖的性质了,但他坚韧地保持了那种不舍不甘的精神。不惜付出漆身吞炭的痛苦代价。就侠,尤其是刺客的职业精神而言。是无可挑剔的。尤其是他说出那句天下皆尺的准则时,他的个体人格力量已在锤炼之后近乎完美。他说:“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一句话,就定下了今后江湖中刺客行当的规范。 四十年后,侠和刺客们已重新从深宫内苑走回了市井之间,选择了俗
6、世卑下职业了。例如其中有名的聂政,就是一个杀猪的。其实当时市井间杀猪屠狗之辈,引车卖浆者流,都藏丰很多大侠刺客。聂政并不寂寞,至少还有个手持大锤的朱亥做同行,还有薛公毛公之流的高人(事见《魏公子列传》)不过当时刺客行为越来越隐蔽。以致聂政成事之后,不得不自刺面皮,国人莫辩。然后一位刚强的女性又出现了,聂荣抱尸而哭。这一哭不仅大惊市人,晋楚齐卫都为这一对兄妹感到悲哀。 士为知已,谁是知已?那些知已不过是一顿酒肉之后让你去送死的人。刺客们越来越不信任别人,往往一个朋友,还要考验很久。 刺客也罢,侠也罢。他们毕竟是意气的。有人比他们更能等
7、待。那些就是他们的雇主们。 因为有主雇,世界上才有刺客。 刺是他们的行为,客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他们似乎把一生都寄托在漂泊里。因为这个世上,只有弱势的群里需要他们。 刺客们到底怎么啦? 利国利民的时代过去了,除强扶弱的时代过去了,报知遇之恩的时代也过去了,剩下的,难道只是黄白之利与长街拔剑、快意恩仇的匹夫之勇了吗? 刺客们似乎也明白这种堕落,于是由官府逃到民间由庙堂退入江湖中隐蔽起来。-----然而,只要有主雇,他们无所逃于天地间。 最悲壮激昂的故事是荆柯刺秦。可是无论是《史记》还是古小说《燕丹子》,都是说”太子日造门下,供太
8、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而“以顺适其意”。至于“投龟进金”“食马肝”“斩美人手”更看不出太子丹对荆轲有何“知遇之恩”了。不过是“以顺适其意”,当个死士养起来罢了。且当时天下必合之势,太子与荆轲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