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诗歌鉴赏:语言

2014高考诗歌鉴赏:语言

ID:40756588

大小:247.0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8-07

2014高考诗歌鉴赏:语言_第1页
2014高考诗歌鉴赏:语言_第2页
2014高考诗歌鉴赏:语言_第3页
2014高考诗歌鉴赏:语言_第4页
2014高考诗歌鉴赏:语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语言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春风又绿江南岸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羌笛何须怨杨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

2、为密切。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还原语序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

3、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例1、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例2、刘叉《从军行》:“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

4、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例1、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例2、毛泽东《沁园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例3、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目穷千里”。语序颠倒的原因1、是声律的要求例晁无咎《临江仙》“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例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3、兼而有之例1、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例2、杜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品味语言 (含义、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 (含义、

5、情感、效果)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 (风格、色彩、境界、情味)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照,照射;

6、铺,有平铺之感。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更有动态的感觉,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炼字类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2、用某字而不用另字,原因是什么?3、两个字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答题要领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

7、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关键词、句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

8、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