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30279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乃乎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练习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达东城(秦县名),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项羽本纪》)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如果这件事不成功的话
2、,这是老天的意思。)(《赤壁之战》)(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我是根据我这个心理来办事情的,做了之后我回过来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国内的老百姓不了解我的心。)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文言虚词练习乃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3、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5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
4、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①几寒乎?欲食乎?(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项脊轩志》)②技盖至此乎?(你的技术
5、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平常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都不互相欺骗,更何况大国之间呢。)(《鸿门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大王如果真的这样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应该差不多(治理好了)吧?)(《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①宜乎百姓之谓
6、我爱也(应该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齐桓晋文之事》)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①于是乎书。(于是我就写了下来。)(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中啊)(《岳阳楼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他呢)(《捕蛇者说》)(乎:在)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出生在我之前,他懂得道理固然也在我之前。)(《师说》)(前一个“乎”:在
7、;后一个“乎”:比。)④吾尝疑乎是。(听了这些话,我更加悲痛。)(乎:对。)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4(《论语》)(乎:对。)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也就不必奇怪他们将天下据为私有了)(乎:对于)⑦盖进乎技矣。(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解牛》)(乎:比)⑧以吾一日长乎尔。(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尔:比。)(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
8、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庖丁解牛》文言虚词练习乎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屈原列传》)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