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ID:40728160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_第1页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_第2页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_第3页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_第4页
资源描述: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观尖锐新颖——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上一次,研读《课堂节奏的修辞化解读》一文,我以《顿悟,在学习中》为题,谈了几点粗浅的体会,自以为有所得,有所悟。但读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却迟迟不敢下笔,对其观点时而深有同感,时而不敢苟同。不说深有同感、深受启发,怕亵渎大家,露了自己的浅薄无知;一味苟同、全盘照收,又怕似懂非懂,以致教学邯郸学步、西施效颦。很矛盾,很迷惘。静心整理,拜读此书我循环着三种心路历程:一种是感觉其说法的主观,让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不敢苟同;一种是感觉其批判的尖锐,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俯首帖耳;一种是感觉其观点的新颖,让人耳

2、目一新,若有所思——深有同感。一、主观——批判地接受王教授在书中说:“语文教学观课评教的习俗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也被鼓励从教学方法上着力……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此分析我认为甚为客观。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的语文老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的不是我要凭借这篇课文“教什么”,而是这篇课文我该“怎么教”。不知道“教什么”的语文

3、教学,其结果常常是只注重课文的内容,课文内容讲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我们的学生学完一篇篇课文,仅仅知道了课文的内容,而他们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语文能力的锻炼几乎为零。王教授又说:“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的角度既可以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去审视;既可以侧重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此意见我觉得比较中肯。观课评教的角度,也应该是备课执教的角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这是相互依存的两个“侧面”,失却一面,则有失全面

4、。但王教授又提出:“我们以为,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前提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如果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何况对语文教学来说,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与对教学方法的倚重,现在差不多变成了‘南辕’与‘北辙’。”此观点在我看来就有失偏颇了。世界上任何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总是容易引人商榷的。强调关注教学内容,应该是对“怎么教”矫枉过正的一种改进,而非简单的否定。如果说教学内容是皮,教学方法则是毛。只关注方法,不注重内容,确实会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后果;倘若只注重内容,不关注方法,则难免出现“毛之不附,空具皮囊”的

5、现象。《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我下定决心说:该主观论断我不敢苟同。二、尖锐——痛并快乐着王教授的观点非常尖锐,可以说是红旗猎猎,旗帜鲜明。这种学术风格,我很欣赏。诚如他自己所言:“观课评教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活动,目的是谋求语文教学的改善。而研究,必得面对问题,必须正视问题。”因此,他

6、从批判的视觉,选择国内语文教坛上的名家大师,作为评判的对象。他对此的解释是:“事实上,我所批评的那些课,执教教师都是很优秀的;惟其优秀,才把他们当作承受批评的‘替罪羊’,尽管这样做,我也于心不忍。”这种不唯上不畏名的勇气,值得敬佩。对于名家大师,我们普通教师从来是高山仰止,恨不能得其皮毛而欣欣然之,何曾以此平视的目光冷静地看待过。王教授的重拳猛击,必然使得众多盲目崇拜者如梦初醒,从盲从状态中走出来,逐步趋向理性的学习。当下有一种现象,我们看得到但没有说出来,王教授帮我们说了:“语文教学界有不少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优秀教师,也涌现出许许多多所谓的语文教学模式。尽

7、管这模式那模式的宣传并不少见,尽管优秀教师马不停蹄地到处示课讲学,但是情况好像依然如故,普通教师的教学原来怎样,现在好像依然怎样。为什么优秀教师的经验不能推广呢?”为什么优秀教师的经验不能推广呢?这个问题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有所思,也有所得。如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当我们沉迷于他那主持人般的风格语言,播音员般的雄浑嗓音,以及那应对学生发言“难以企及”的敏捷反应时,我们已陷入了学习的误区,一味仿效,“诗意语文”必然成为“失意语文”。所以,王教授说:“其实不是经验不能推广,而是我们一直没有弄明白要推广的是什么经验。在我们看来,单从教学方法而论教学方法,而论教学

8、艺术,而论教学风格,很可能我们永远也找不到那些要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