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_李清超

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_李清超

ID:40719676

大小:916.0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6

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_李清超_第1页
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_李清超_第2页
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_李清超_第3页
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_李清超_第4页
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_李清超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_李清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验研究2013.2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李清超梁黔云罗仕文吴瑞孙开利马俊文琼(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毕节551700)摘要:以基础群体P4HSC1,以及向P4HSC1分别导入不同种质重组合成的6个改良群体(SP1、SP2、SP6、SP7、SP8和SP10)为供试材料,通过对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考察,分析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经过以穗长为主要改良目标的动态改良后,绝大部分改良群体的穗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容重和粒深也获得了较好的相关改良效果。多数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在改良群体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群体内变异大于群体间变异。说明动态改良在有效改良群体

2、的同时,又能丰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但供体不同、性状不同,其改良效应也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各项表型性状的改良结果,SP2综合表现相对较好,育种价值较大。关键词:供体;群体;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变异系数;聚类分析1987年,美国著名玉米群体改良和数量遗传学回选择方法和动态群体改良方法。现在生产上越来[1]家A.R.Hallauer教授,在介绍美国玉米育种现状时越要求新杂交种具有多种抗性和更为优良的综合性指出,当前美国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是种质来源能,作为选系材料的改良群体也必须具备相应更多[2-4][5]狭窄,即所谓“瓶颈”现象。吴景锋等的研究也指的有利基因组合。所以,群体改良工作不应墨守常规,出

3、,我国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种类较少,骨干系集中,或局限于微型小区内数量性状的推导和验证上,应种质遗传基础较为狭窄,能提高籽粒产量的品种的考虑突破有关经典的模式。因此,有时必须采用动态育种水平进展缓慢。由此可见,玉米种质资源趋于狭的群体改良方式,根据需要随时导入相应的优良新窄已成为阻碍世界玉米育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种质,弥补群体的缺点,在保持产生杂种优势所需亲因素,它制约着玉米育种在产量、品质、抗性以及其缘种质差异的同时,降低群体近交衰退的程度,以保他方面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不断引进、更新和创造证群体长期选择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力,不断增加[9]新的种质资源材料,是各国育种学家们目前及今后优良的新

4、基因,提高群体内有利基因的频率。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为拓宽玉米种质基多年的遗传理论研究与作物育种实践均已证础,近年来合成了一批玉米育种群体,并采用控制双[6]明,群体改良是创造优良种质的重要方法。因此,亲混合选择和半同胞+S3法选择进行改良,研究发现群体改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者的重经半同胞+S3选择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相对较视。它不仅可以改良群体自身的性状,而且能改变快,且GP-4群体经改良后,虽穗行和粒深得到显著群体间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并能将不同种质的有提高,但存在穗长较短的问题,所以随后根据改良进利基因集中于一些个体内,提高有利基因和基因型展和育种需

5、要及时导入异源种质构建新的改良群[7-8]频率;同时,还可以改良外来种质的适应性,使之体。本试验选取群体GP-4经一轮半同胞+S3选择后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成为新的种质资源。的改良群体P4HSC1以及向其分别导入不同异源种玉米群体改良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传统的轮质的6个动态改良群体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作者简介:李清超(1984-),男,农艺师,主要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63-2013.2试验研究对群体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考察及统计分析,探1.3田间试验设计讨渗入不同供体基因对群体的改良效应,以期为改2008年春季将7个群体种植于四川农业大学多良群体的有效利用和群体改良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6、营试验农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3行2提供一定的依据。区,每行12穴,双株种植,密度约为51000株/hm,1材料与方法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每小区取中间60株考察农艺1.1供试材料及经济性状。供试群体: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提供的经1.4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半同胞+S3选择的改良群体P4HSC1,以及向1.4.1田间调查以单株为单位测定株高、穗位高。P4HSC1分别导入不同种质重组合成的6个动态改1.4.2室内考种果穗风干后,以单株为单位考查良群体(SP1、SP2、SP6、SP7、SP8和SP10),共7个群穗长、秃尖长、穗粗、轴径、穗行数、行粒数、穗重、轴体,其中P4HSC1为基

7、础群体。重、单株产量;以小区为单位考查容重和百粒重。1.2供试材料的形成1.5统计分析基础群体P4HSC1:2004年秋季,在云南元江从各性状以均值为单位,利用DPS7.55软件进行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合成的群体GP-4不同基群体、区组间的方差分析(F)及多重比较;以单株为单本株的S2代中各选取田间表现优良的10个株系,位计算变异系数,揭示群体内及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每个株系取3个单株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