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18394
大小:7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6
《《直面挫折困难》主题单元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主题单元标题直面挫折困难作者姓名李兵林所属单位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联系地址永嘉县上塘中塘口联系电话67201180电子邮箱li-bl@126.com邮政编码3251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操作提示:您可以直接复制“”、“”替换下面的“”即可。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7所需时间5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
2、元为人教版版第三模块“直面挫折困难”,是继前一单元文本研习后的问题探讨单元。本单元有五篇文章组成,分别是文言文《报任安书》《渔夫》,现代文《纪念刘和珍君》《论厄运》《直面苦难》。为学习研讨方便,前三篇为第一专题《生与死》,后两篇为第二专题《逆与顺》。本着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第一专题主要让学生感知生死的抉择难题,有了基本正确积极的生死观后再来学习探讨面对苦难或厄运的深层话题。主要采用问题研讨和辩论的方式展开,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生死观和面对逆境与顺境的健康心态。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名句2.归纳整理常见文言
3、词语句式3.了解司马迁和屈原的思想和生平4.认识和正确评价苦难或厄运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熟读,学会有感情的朗读的方法;72.通过语境分析,掌握重点实虚词和句式;3.通过结合关键词和语境的分析,初步掌握体会重点语句内涵的能力;4.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写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对重大人生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对人生负责的态度;2.学会正确面对人生的生与死,逆境与顺境;3.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在生与死上的抉择对应课标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2.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
4、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3.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4.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75.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
5、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不同的人面对生死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2,面对逆境哲学家们认识态度有何不同?3.你如何看待生死或者苦难?专题划分专题一:生与死专题二:逆与顺专题二逆与顺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在本单元中原为“苦难中的尊严”,包括《论厄运》和《直面苦难》两篇哲学论文,是对上一单元的总结和升华,从理论层面阐述直面苦难与生死的人生意义。本专题主要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理解两篇文章在思想内容与写作上的异同。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认识和正确评
6、价苦难或厄运的意义,养成对重大人生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对人生负责的态度;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写作的能力。本专题问题设计培根论述了厄运的那些意义?7周国平如何认识苦难的?培根和周国平的文章在内容和写作上有哪些异同?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投影仪常规资源名言名句、素材积累本教学支撑环境常规教室其他7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激情导入(由上一单元文章人物面临的苦难态度说起,引入对逆与顺的话题)二、诵读两篇文章,初步把握两个作者对厄运或苦难意义的认识。1.学生自由诵读后,由学生推荐两个学生有感情地
7、诵读文章。2.学生用笔勾画出能体现作者对苦难或厄运的认识的观点。3.小组交流后展示。三、比较两篇文章在思想观点上的异同1.学生谈论培根对厄运的认识。2.学生谈论周国平对苦难的认识。3.教师提示:对苦难或厄运的意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思考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学生回答观点上的不同。四、比较两篇文章在说理上的不同。1.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补充提示:从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手法上比较。3.学生具体找出相关句段例证。4.难句理解:比喻句的内涵关键句的理解学生总结对文中句子意思的理解的方法五、学生探讨迎战苦难的意义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